讓非遺成為福清市傳承鄉土文化的重要載體
www.bjjht.com 2015-01-05 13:40:11? ?來源:福清僑鄉報 我來說兩句
去年,由市文體局、文化館聯合主辦的“非遺進校園”活動在石竹中心小學舉行。該活動旨在讓中小學生近距離了解福清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激發他們學習傳統文化、參與保護文化遺產的熱情。此次活動由非遺傳承人林松生教學生表演提線木偶。不少學生驚嘆提線木偶的精湛技藝。不久前,由市文體局、教育局主辦的“周禮·佾舞”在校師資特訓在市文化藝術中心舉行,城區42名教師參訓。城關小學一名老師說,這樣的活動十分有意義,對福清市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有了進一步的了解。以上只是福清市近年來開展“非遺進校園”的兩個場景。 據了解,福清市將以此為契機,全面啟動“非遺進校園”活動,打造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基地。屆時,舞龍舞獅、陸地行舟、大頭娃娃、漁翁戲蚌、閩劇、宗鶴拳、提線木偶、評話、海族舞、九鯉燈舞、五瑞獸等15項省、福州市、福清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將與學生“零距離”接觸。 一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各種以非物質形態存在的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世代相承的傳統文化表現形式,包括口頭傳統、傳統表演藝術、民俗活動和禮儀與節慶、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間傳統知識和實踐、傳統手工藝技能等以及與上述傳統文化表現形式相關的文化空間。 福清市作為全國著名僑鄉,歷史悠久。唐圣歷二年(699年)置縣,迄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長期以來,勤勞、勇敢的福清人民在創造巨大物質財富的同時,也創造了巨大的精神財富。非物質文化遺產就是代表。在福清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中,民間習俗,傳統音樂及舞蹈,衣食住行,婚育壽喪,祭祀信仰,文體技藝等方面,都蘊含十分豐富的人文內涵。 福清市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就遵照國務院的要求,對全縣民間文藝進行初步的搜集、整理,最顯著的成績就是民間文學三集成。2003年,隨著國家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高度重視,福清市有關部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并取得一定成果,列入福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的有4個,列入福清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的有33個。其中,石竹山夢文化、宗鶴拳、新厝伡鼓舞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行列。源自福清南少林的詠春拳躋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石竹山夢文化、宗鶴拳也正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此外,福清市還先后命名了一批民間藝術之鄉、民間藝術傳承基地。此外,福清市宗鶴拳傳習所被列為福州市首批非遺示范基地。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