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民健身運動的蓬勃開展,在城區尋找一處運動場地并不容易,面對群眾性體育場館日益趨緊的現狀,不少人把目光瞄準了校園體育場地。
許多人認為,校園體育場館要對外開放,以促進全民健身運動的進一步開展。然而,校園體育場館對外開放,在運行和管理上,卻存在諸多難以協調的問題。因此,也有很多人認為,學校的體育場館首先要滿足學校教學的需要,對外開放,要在不影響學校正常教學的前提下考慮適當開放。針對這個分歧的意見,記者展開了調查。
市民:
學校場地空著,為何不開放?
前幾天,市民陳女士想帶兒子到龍江公園打羽毛球,由于天氣回暖,在那鍛煉的人很多,陳女士就想帶孩子去附近的學校打羽毛球,不料卻吃了“閉門羹”——學校門衛說,學校運動場不對外開放。次日,陳女士到單位上班時,隨口為這事抱怨了一句,同事們也有共鳴。大家認為,學校周邊居民想在附近找個運動場所真的挺難,而學校運動場地閑著也是閑著,為何不對外開放呢?
采訪期間,記者隨機走訪了市區的幾所中小學校,詢問學校非上課時間閑置運動場地的使用情況,結果略有差異:有開放的,也有不開放的;開放場地的學校,有開放的尷尬,不開放也有不開放的理由。大部分校方在考慮各種因素后,通常選擇大門緊閉,或者在限定的時間內,允許有組織的群眾進入鍛煉身體。
學校:
安全是心病,管理是難題
“校門一旦敞開,安全是頭等也是最難解決的問題。”一位學校負責人告訴記者,曾有“社會人士”進入學校,在教學樓內“閑逛”,讓校方很是頭疼。外來人員魚龍混雜,學校怕對學生造成傷害,為避免校園惡性案件,所以選擇不開放”。
校方的苦衷:運動場地對外開放,必然影響到運動場所相關設施、教學區域和校區環境的管理;運動場地和設施使用率的提高,也勢必對各硬件設備造成損傷,由此帶來的高額維護費,國家統一給予的補貼不足以應對;學校的體育設施建設和維護都需要大筆經常性投入,場館的損耗、日常維持養護、場地維修費用、管理人員工資開銷等,對學校也是一種負擔。福清一中體育場開放期間,有人蓄意破壞橡膠跑道,并且制造大量垃圾,對學校和學生來說造成困擾的情況便是實例。
而部分學校體育場館,盡管對外開放了,也存在著“眾口難調”的問題。市少體校體育場是市少體校和市二中體育課的主要場所,經周邊居民要求,將閉門時間調整到上課后半小時,下課前半小時,但對學生上課還是造成了較大影響。在開放過程中,由于市民選擇健身運動時間和項目的隨機性較大,因此活動場地難以安排和管理。
理性看待,合理開放
“學校體育場館是否開放,必須理性對待。學校體育場館的首要任務是承擔、完成教學任務,場館開放必須在滿足本校師生的健身需求前提下開放,不可盲目要求學校開放。”市文化體育和旅游局相關負責人說。
在采訪過程中,記者也了解到,不少學校也為場館開放問題想出了對策,認為在實驗小學周邊需要進入學校的居民,均已辦理了通行證,可以在特定時間段進入學校進行活動,既方便了學校管理,也讓市民運動有了好去處。
福清市城區周邊有玉融山公園、龍山公園、虎溪公園、龍江公園等運動場所,人均體育面積較大,相關人士建議,老城區噪聲和污染都比較大,市民可以到這些運動場所進行日常鍛煉。
來源:福清僑鄉報 作者:林文捷 滕端欽 實習生 陳夢茹
原標題:學校體育場館開放真就那么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