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南網4月21日 福清站訊(本網記者 林秋明)在福清,“陳逸民診所”無人不知。陳逸民祖籍長樂,精研醫術,榮膺心臟科中醫專家稱號,聞名省內外。陳逸民的衣缽傳人陳國芳,繼續懸壺濟世。
陳國芳,出生于1952年。初中畢業后恰逢“文化大革命”,書念不成了,就跟著當“赤腳醫生”的堂哥在長樂江流衛生所學醫,經常隨醫療隊下鄉為村民看病,初步學到了西醫理論知識。他每每被堂哥為看不起病的村民、五保戶免費治療的善舉所感動。
陳國芳17歲后,隨父親陳逸民在福建醫學院學習中醫理論知識。由于文化水平不高,他拜書本為師,常常秉燭學習到深夜。有一位老教授看到他如此孜孜以求,送他一套4本高等醫學院教材。陳國芳如獲至寶,更加刻苦鉆研。在父親精心指導下,陳國芳獲得大量實踐中學不到的中醫理論。這一段經歷,為他日后從事中醫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上世紀70年代,陳國芳跟從父親組織的醫療隊,從福州來到福清一都鎮為村民醫治絲蟲病(俗稱“大腳錘”)。4年間,他無論酷暑嚴寒,白天去田野采草藥、煎熬草藥,晚上認真對照書本,將理論知識充分運用到實踐中,受益良多。他回憶說,那時村民十分貧窮,沒錢看病,都是政府補貼予以免費治療。就是這一段最為艱苦的生活,使陳國芳認識了許多草藥及治療功效,也磨礪了他的人生性格。
1988年,陳逸民從福州移居福清后,在原城關鎮幸福大隊以一間很不起眼的“陳逸民診所”之名行醫。由于理論基礎扎實,實踐經驗豐富,在治療絲蟲病、心臟病、腎結石、甲狀腺腫瘤、子宮肌瘤等疑難雜癥方面,創出了一條新路,使很多患者免受手術之苦,深受贊譽,被福清人稱為“一代名醫”,不少學術論文見諸報端,名列《中國當代高級醫師大全》。
陳逸民去世后,陳國芳發誓要繼承父業。經過福清縣、福州市、福建省乃至全國組織的4道嚴格考試,終于拿到了國家頒發的執業醫師資格證書。他得父親真傳,以“陳逸民診所”加掛“陳國芳中醫診所”名號,繼續行醫為民。地址不變,門面不變,主人救病人于苦痛之中的那份熱情和執著不變。
經過近30年的理論指導、實踐探索,如今的陳國芳擅長中醫、內科、婦科、兒科等諸科。20多平方米的診所,每每人滿為患,以至于經常連吃飯和休息的時間都沒有。每年他也只在春節期間給自己放5天的假。由于經驗豐富、服務周到、技術精湛,近年來,印尼、日本、新加坡、美國等國的僑胞,臺灣、香港、澳門等地的同胞都慕名前往就診,好評如潮。
一位來自美國的福清鄉親告訴記者,他得了一種罕見病,走遍好幾個國家幾十所大大小小的醫院都無法解除痛苦。有一次,經朋友介紹,來到陳國芳中醫診所,經過診斷,僅僅開了十多方中藥,服用了3個月,病情就得到好轉,十分佩服陳國芳的醫術。像這樣千里迢迢前來求醫問藥的患者比比皆是。陳國芳說,按照每天接待15名求醫問藥者計算,從1988年至今,他至少已為15.3萬病患者服務過。收到的錦旗、感謝信可以裝好幾個麻袋。“從每一面錦旗、每一封感謝信后面,我分明看到了病患者信任的目光。”陳國芳驕傲地說,如今他把這些錦旗和表揚信當做繼續為民服務的動力。據統計,行醫以來,陳國芳至少為貧困患者減免費用二三十萬元。
隨著年齡的增大,年屆64歲的陳國芳雖然無法走鄉入戶為病患者就診,但依舊嚴格按照幾十年來既定的上午7:30—11:30,下午2:00—5:00的時間表對外服務,且從不間斷。他說他是一名光榮的共產黨員,必須恪守自己的人生信條——“堅守崗位,以精湛醫術安平民;嚴守國法,以傳統醫學弘國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