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5月10日--16日是第24個全國城市節約用水宣傳周,主題是“建設海綿城市,促進生態文明”.3月初,福州市政府下達福州新區水資源管理“三條紅線”控制目標,要求到2020年我市20個鎮街的用水總量要控制在6億立方米以內。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我市也面臨著水資源短缺問題。水資源短缺更需要我們節約用水,那么福清市民節水意識怎么樣?都使用了哪些節水措施?帶著這些問題,記者展開了調查……
1.中老年人節水意識強
刷牙洗臉時不間斷接水、洗一兩件衣服就使用洗衣機、用完水龍頭沒擰緊,或是不及時更換漏水的水龍頭……日常生活中,人們總是在不知不覺中浪費了許多水。
市民王明女士今年56歲,她家有個大浴缸,平時,她會將洗衣水、洗臉水倒在浴缸里積攢起來,先用其洗抹布,水臟了以后,再用來沖廁所。而對于不太干凈的水,她就用桶裝了沖廁所。遇到下雨天,她還會到戶外用桶接雨水澆花。
“我的小女兒有時候會把水龍頭的水開太大,我馬上會指正,并適當的時候教她合理利用廢水。”王女士說,受長輩影響,她從小就養成節約用水的習慣,
44歲的林女士說:“我很注意節約用水,在公共場所看到別人浪費水,也會善意提醒。”
“洗澡時打著肥皂還開著水龍頭,洗手也是把水流開到最大……”18歲的小林說,他總覺得這些行為是小事,所以一直沒養成節水的習慣。
記者隨機采訪了30位市民(中老年人和年輕人各半),調查顯示:有11位市民在平時可以做到節約用水,其中以中老年人為多;剩余的19人,有的表示“知道節水重要,但很難做到”,有的表示“需要別人提醒一下,才會節水”.這說明市民的節水意識仍待加強。
2.浪費源于習慣
記者了解到,為促進節約用水、提高水的重復利用率、合理有效保護水資源,今年4月1日起,我市執行新的水價標準,對居民生活用水實行階梯水價。
在實行階梯式水價前,市民陳女士家中的月平均用水量在12噸左右,實行階梯式水價后,她的用水量仍然不變。按照階梯水價的梯級,陳女士家的用水量處于第一階梯,每月水費僅貴了十幾元。
“調整水價后,只是覺得水費多了一些,也沒特別想省這一點錢。”陳女士說,實行階梯式水價是個提醒,該怎么用還怎么用。記者在采訪中發現,持這種觀念的市民為數不少。
3.市民支招節水方法
“淘米水可以洗菜,再用清水洗一下就好。洗菜水、剩的茶水、淘米水都可以用來澆花。”熱衷節水的市民提出了不少好辦法。
市民王明說:“洗滌毛巾、小物件、瓜果等少量用水時,可以用盆子盛水,而不是開水龍頭沖洗。馬桶水箱可以放入灌滿水的礦泉水瓶,也能達到節水目的。”
“我的建議是,洗澡時避免長時間沖淋,要間斷放水淋浴,涂抹肥皂的時候要關掉水龍頭,不要將噴頭的水一直開著。冬天洗澡前,水龍頭剛流出的冷水,可以收集起來洗內衣褲,這樣不至于讓水白白流掉。”市民陳女士說。
“夏天到了,如果開空調,我會拿一個臉盆接外機的水,一晚上能接一桶,可以變廢為寶。”市民林女士說,平時,她也教育孩子要養成良好的節水習慣,刷牙、抹肥皂時,都會叫孩子及時關掉水龍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