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職場尊嚴,指職場人在職場上所擁有的正常的應被其他人尊重的權利。不論是職場“新人”,還是職場“老員工”,他們在工作的過程中總會遇到一些困惑,比如挨了領導一頓批,或是老板要求絕對服從,或是被老板刁難等等,有些人認為是自己的尊嚴受到侵犯,有些人卻不以為然。現實中,許多人迫于生活的壓力,會選擇忍受一些侵犯自身尊嚴的行為,這是否正確呢?
基層員工,無處安放的“職場尊嚴”
提起“職場尊嚴”,剛剛參加工作5個月的林煜臉上呈現的是一副無奈的神情。他說,自己剛到公司上班,沒有經驗,又因性格比較內向,比較少去問前輩,工作上手特別慢,任務常常不能按時完成。一次,很重要的工作任務沒有及時完成,老板當眾甩了一句“你怎么這么差勁!”,便黑著臉走了。
“當時,我感到無地自容。” 林煜表示,面對老板當眾的批評,他深深覺得自己的尊嚴受到了傷害,但是工作得來不易,自己職微言輕也只能忍氣吞聲。他不知道尊嚴受到傷害后,該如何尋求幫助,只能選擇默默地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以求漸漸得到老板的認可。
同為職場新人的蔡小姐,她所在的單位是一家規模不大的私人企業,老板十分注重員工的“生產力”,為了趕業績常常要加班。老板是個“狠”的角色,對員工的要求十分嚴格,公司里每個員工都領教過他的“厲害”,員工做事稍有差池就會被他拿來“開刀”, 把做錯事的員工罵得狗血淋頭,勒令他收拾包袱“滾蛋”。“我就是被罵過來的,后來也漸漸就習慣了,讓他罵幾句也就過去了。”蔡小姐說,被罵了,尊嚴自然會受到傷害,但是也沒有必要為了尊嚴,跟錢過不去。
走訪中,記者發現初入職場的新人把自己的價值感寄托在他人身上,做一點事情,就期望能得到老板、同事的表揚。若得不到表揚或者挨批,便覺得自己被欺詐被壓迫,尊嚴受到了傷害,士氣萎靡,精神不振。因此,時下有不少的年輕人熱衷于跳槽,對現狀怨聲載道。對此,有多年工作經驗的王雄明告訴記者,在工作的過程中,受到老板或者領導的批評是常有的事,如果尊嚴受到侵犯,員工可以在事過之后靜下心跟老板或者領導好好談談,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他們,相信老板或領導也會為自己一時“嘴快”所造成的傷害表示抱歉。老王認為,員工與老板或領導間多溝通,有助于減少職場尊嚴受到傷害。
領導層,“尊嚴”靠相互維護
職場中,基層員工常常是職場尊嚴的“被侵犯者”,他們為了保住“飯碗”,常常覺得自己的“尊嚴”無處安放。處于企業的管理層,對待員工的“尊嚴”持著不同的態度,對于如何維護尊嚴也有不同的觀點。
“現在年輕人的自尊心‘發作’時,常讓人摸不著頭腦。”融城一家用人單位的領導王先生說,單位里來了一名實習生,我覺得單位員工辦公室的地板有點臟,便讓這名實習生“打個下手”,怎料,這名實習生開口便說,我是來學工作技能的,并不是來學打掃衛生的。王先生感到詫異的同時,心想,自己估計是傷到實習生的“尊嚴”,所以遭到了拒絕。對此,王先生認為,判定“尊嚴”是否受侵犯因人而異,但有些事情卻是起源于自尊心泛濫,讓原本無關痛癢的事情變得糟糕,所以,員工應當理性判斷自身是否受到了尊嚴的侵犯。
“之所以會出現員工尊嚴被侵犯的情況,員工本身有原因。”融僑開發區一家企業中層管理人員陳鈺生說,很多員工在尊嚴受到侵犯時,不敢說話,他們認為自己向上級或老板表達不滿,可能招致報復,進而丟掉工作。大部分員工的維權意識比較薄弱,強迫自己去改變和接受,對老板或上司侵犯尊嚴的行為漸漸也就習以為常,這無形中會助長侵犯行為的發生。所以,陳鈺生鼓勵員工在尊嚴受到侵犯時,大膽說出來,維護尊嚴。
陳鈺生還認為企業的管理方式影響著員工的說話權,進而影響到員工尊嚴受到侵犯時的處理方式。企業的領導若采用的是絕對服從領導式的管理方式,員工在任何事情上都說不上話,員工的尊嚴受到侵犯時,就會選擇隱忍;如果企業管人用人的方式比較開明,鼓勵員工說話,則員工一旦感覺自己的“尊嚴”受到侵犯,就敢與領導取得有效的溝通,這就能有效地避免了侵犯尊嚴行為的再次發生。
“當然員工尊嚴屢屢招致侵害,還與某些企業管理者缺乏職業素養有關。”陳鈺生說,有些領導本身的素質比較低,動不動就“爆粗口”,常常將“蠢”、“傻”之類的語句掛在嘴邊,員工在這種情況下,心中有話也不敢跟領導反映,員工要么選擇跳槽,要么隱忍。留下的則是尊嚴感不太強的員工,繼續忍受領導“尊嚴侵犯”。
“氣頭上時,我會逞一時之快,說些比較‘重’的話,但事后,很快就忘了。”一家公司的老板林先生告訴記者,員工做錯事,我總有一種恨鐵不成鋼的感覺,氣不打一處來,會多說他們幾句,我個人認為在工作中做錯事挨罵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平時也很少有員工來反映“尊嚴”受到傷害。
對于這類情況,陳鈺生認為,員工若繼續選擇忍受,便進入一個“死循環”,因為有些領導層并不知道自己的行為給員工的尊嚴到來傷害,反而認為是理所當然。員工應當站出來維護自尊,多與領導層進行溝通,讓領導知曉自己的行為所引發的后果,才有可能改變領導對待員工的態度。因此,職場尊嚴,需要靠老板或者領導和員工共同來維護。
“尊嚴”受傷,需要理性維權
“從心理學角度所謂職場尊嚴是自己賦予的,傷害我們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我們對事件的看法!”福清市心理咨詢師協會會長、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何芬認為,有效的解決辦法是改變我們的大腦的評價系統,用積極正向對待。“尊嚴”是否受到侵犯,不同人有不同的判定方式,必須要理性判斷,靜下心仔細思考他人的行為是否給自身造成人格自尊的傷害。
當“尊嚴”受到侵犯時,人們應當如何維權?福建懷司律師事務所律師張順周認為,職場尊嚴受到侵犯時首先要保持理性,如果只是情緒激動或工作分歧導致職場尊嚴被侵犯,比如被上級當眾辱罵,通過道歉,獲取諒解的方式便可化解。如果是比較嚴重的侵犯職場尊嚴,則需要通過法律途徑維護自己的權益,首先,要尋求專業人士幫助,發生自認為侵犯尊嚴的事情后,應先咨詢律師或勞動者權益保護協會的人員等專業人士;其次,要搜集確認侵權證據,比如人證、物證等,通過手機錄音、錄像或拍照等方式能非常便捷的取得證據;第三,可提起訴訟,通過訴訟的方式,用法律的手段來解決職場尊嚴被侵犯的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