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齊:中國畫既要守住又要突破傳統(tǒng)
www.bjjht.com 2015-08-03 09:12:23? ?來源:東南網(wǎng)福清頻道 我來說兩句
東南網(wǎng)8月3日福清站訊(本網(wǎng)記者 林秋明)石齊,1939年生。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當代著名美術家。擅長中國畫,人物、花鳥、山水、書法、油畫皆精。曾榮獲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頒發(fā)的“世界和平獎”。他辛勤耕耘60余載,以堅毅之軀,憑借大智、大慧、大勇,游弋在中國五千年文化中,將西方繪畫幾百年紛爭迭起的諸派、流家融入具有現(xiàn)代中國文化精神的繪畫理念中,終成“新中國畫”一代大師。其代表作《飛雪迎春》、《人人都在幸福中》、《打糧圖》、《霸王別姬》為世人所熟知。日前,記者參觀完位于北京朝陽區(qū)三里屯的“石齊收藏館”,以及位于通州區(qū)宋莊的“新中國畫畫家基地”后,對他進行了專訪。 在“石齊收藏館”一樓,記者看到100多平方米的場所掛滿了石齊畫作和書作,件件都是精品。記者觀看完石齊專題片后,詳細聽取其女兒石琳對石齊的藝術介紹。在二樓,約500平方米的場所里,既有《女蝸補天》、《羅漢宮》等傳統(tǒng)筆墨的經(jīng)典作品,又有《祖祖輩輩皆信佛》、《獨尊圖》等“三象合一”畫風的代表力作。同時還有唯美中國風的油畫作品,包括《芙蓉遠牽衣》、《醉瑤臺》等一批油畫新作。展廳里,《三美神》系列雕塑作品奪人眼球,每組作品正面以3位女性形體為主體,或具象、或印象、或抽象,每個角度呈現(xiàn)不同的面孔與體態(tài)。“矯翅而飛的仙鶴、振鷺為侶的白鴿、南國望歸的孔雀,這3組群雕是我唯美性與創(chuàng)新性在新領域的拓展,是對‘三象合一’個人風格的再度體現(xiàn),也是我對中西文化的理解與樸厚情感的凝聚”。石齊雖然已經(jīng)七十六高齡,依然精神矍鑠,向記者逐一介紹其雕塑的創(chuàng)作思路和藝術風格。 石齊從藝以來,其風格的不斷轉型、變化與突破,似乎呼應著數(shù)十年來中國社會與文化的大變革。其作品題材豐富而廣闊,藝術語言不拘一格,從而成為當今中國畫壇備受矚目的藝術家。香港評論家郭浩滿說:“石齊在中國美術史上占有光輝的一席。” 石齊告訴記者,在藝術道路上,他始終面臨革新和傳統(tǒng)的矛盾問題。他不比任何激進的藝術家缺乏創(chuàng)新精神,早在上世紀70年代,就看到了限制中國畫發(fā)展的問題在于“中國畫的思路太窄,形式太單一……不能只循著傳統(tǒng)的程式亦步亦趨地向前爬行,而必須盡快從中解脫出來。”同時他也意識到中國畫是一個有著特定的審美規(guī)范、特定的材料、特定的技法的完整系統(tǒng)的畫種,應該在當代繼續(xù)保持中國畫的活力,在中國畫基本的框架內進行變革,否則已經(jīng)不是中國畫,更談不上中國畫的復興。他認為:“中國畫既要守住傳統(tǒng),又要突破傳統(tǒng)”,這正是他所面對的創(chuàng)作困境。“只有具有極強使命感和自信心的藝術家,才能不為時風所動,在披荊斬棘的革新道路上不斷地回望,始終堅守傳統(tǒng)的支點。”40多年來,石齊從題材、構圖、色彩和筆墨技法上不斷追求突破,同時將新鮮元素整合、消化,融入中國畫的系統(tǒng)之中。尤其在《大唐盛世》等作品中,宏大輝煌的氣度、恣意縱橫的筆墨、強烈豐滿的色彩、充滿張力的構圖,讓世人看到他的藝術已經(jīng)進入一個新的境界。他以具象、抽象、印象三結合的畫風,探索出一條凸現(xiàn)張力和動感的現(xiàn)代墨彩表現(xiàn)之路。中國藝術界認為,石齊是當代“新中國畫”思想的創(chuàng)導者。在他的藝術世界中,人們看到了思想活躍、感情率真、敢于探索的時代精神。他的思考和實踐,已經(jīng)觸及中國繪畫語言的本質。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