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齊:中國畫既要守住又要突破傳統
www.bjjht.com 2015-08-03 09:12:23? ?來源:東南網福清頻道 我來說兩句
石齊的書法,同樣極具特色。他說最佩服毛主席的字體,瀟灑俊逸。因此他的書法或多或少可見到毛體的影子。他認為:“書法是涵蓋一切藝術之上……其論之深奧,其法之曠遠,稟賦予篆、隸、行、楷、草種種體系,縱橫天下,(具有)五千年的強大生命力……是一切藝術之神髓。” 石齊回憶說,1948年冬天,私塾老師忙著寫對聯,要他挨家挨戶送對聯,他心想:“能像老師那樣寫一手好字有多棒。”念初中時,他的作文常受老師表揚,書法卻常被批評。1958年,他完成畫作《鋼》參加廈門市美展,由于字寫得不好,只好叫同學代為題款。老師刺激他:“連自己的畫都不敢題字,還算是藝術家嗎?”慚愧之下,石齊開始臨摹《石門銘》和《文成公主碑》。1963年,石齊分配到北京二輕裝潢設計研究室工作,領導十分嚴厲,要他每天練習仿宋字200字,“一筆一劃都得達到不加任何修改就能直接印刷的標準”,石齊只能照辦。文革期間,石齊天天用板刷寫大標語,字藝大進。隨著《養雞圖》、《風雪大別山》一炮打響,他深知好字的重要性,更加刻苦練字。他將二爨、王鐸、何紹基的字態、字韻、字律,“有意無意地滲透進自己的書法中。”他“一方面正視歷來大師‘衣缽’,另一方面,“公眾場所里的別致加荒誕的文字”也令他傾倒。隨著書法藝術的成熟,人們都說他的字“特別好”,有“碑草風范”。2013年,反映畫家吳道子的電影《畫圣》在全國公映,“畫圣”2字就是石齊寫的。對于書法,他說:“無意幾樣法度,只是游弋天際,運籌漫漫,在有嫌與不嫌地依照自己的秉性,苦難中吐出高人之跡。”正由于此,他的字極具風格,有版刻的味道,又不失俊逸,讓人過目難忘。 石齊平時廣交朋友。他說,交友可以保持良好的心態。“我最快樂的事就是工作,就是創作。一天不工作就覺得十分失落。”石齊現在的弟子已達1000人。他的愿望是像孔子一樣,收滿3000名弟子,希望也能出七十二賢。 石齊教學生從來都是手把手,改畫時從不按自己的意愿改,而是尊重學生的創作思路。他的學生楊沫告訴記者:“老師教學十分認真,且毫無保留。最令她敬佩的是,老師和其他人不同之處是,他不是為了賺錢,純粹為了培養新一代藝術家。他每招收一名學生,要倒貼各種開支近萬元,至今已倒貼數百萬元了。” 記者得知,石齊曾于上世紀80年代回鏡洋鎮老家一次,此后近30年未回到故鄉。當了解到福清經濟社會飛速發展,城市藝術品位及老百姓文化生活有很大提高時,石齊十分高興,表示有空一定再回福清走一走、看一看。當得知家鄉有關部門希望他在福清創辦“石齊藝術館”時,他動情地說:“很好,很好。有可能的話,我還要在福清舉辦一次畫展,在有生之年為家鄉藝術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