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快速增長,為商業地產尤其是城市綜合體的建設帶來了重大機遇。近年來,福清市陸續建成紅星美凱龍全球家居生活廣場、福清萬達廣場、裕榮匯購物中心等綜合體,帶動了城市功能的轉型升級,為市民開啟了“一站式”購物休閑娛樂生活新方式。近日,記者對上述三座城市綜合體的發展現狀進行了調查。
萬達廣場用足品牌優勢
2014年12月5日,總投資45億元的福清萬達廣場正式投入使用,成為福清市新的商業中心和城市地標建筑,這也標志著福清市城市綜合體項目建設進入了新階段。萬達廣場占地面積8萬平方米,涵蓋購物、休閑、娛樂、商務、居住等多種功能,其引進的大型超市、連鎖百貨、國際影城及數百家流行、時尚品牌商家等,滿足各階層消費者對商業設施與服務的需求。萬達廣場運營首日,客流量達25萬多人次,營業額達1600萬元,創下福清商業指數新高。
如今,萬達廣場憑借品牌效應和區域優勢,依舊客流穩定。9月5日中午11點半,記者在萬達廣場負一樓永輝超市看到,臨近中午,正在購物和排隊結賬的消費者依然很多。午餐時間,記者來到各類美食集中的萬達三樓,看到大部分餐館的客流也保持穩定,部分特色餐飲店因桌位已滿消費者需排隊等候。相比之下,廣場內的萬達百貨和部分品牌商家則顯得門庭冷清。
“不管中午還是晚上,每天都有不少客人,節假日更多,我們會在節假日期間取消團購優惠。”萬達廣場某餐飲店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萬達廣場內的其他餐飲店也會在周末或節假日取消團購。萬達一樓某品牌店的吳小姐告訴記者,平時逛萬達的人比較多,買的人比較少,但經營狀況還算平穩。
“我和女朋友都喜歡看電影,一般是先來萬達吃飯,然后直接到影城買票觀看,一個月至少兩次,遇上想看的新片上映,來的會更頻繁。”9月7日晚上7點,記者再次來到萬達廣場,遇到正在等候電影《終結者:創世紀》開場的市民羅先生。羅先生說,他來萬達廣場的主要目的就是吃飯或看電影,偶爾也會去超市采購。
裕榮匯特色活動頻繁
2014年12月20日,繼福清萬達廣場開業之后半個月,位于福清福和大道的裕榮匯購物中心也緊接著開門納客,吸引了眾多市民前往購物觀光。裕榮匯項目占地78畝,總建筑面積近26萬平方米的,定位為“福清人自己的城市綜合體”。該購物中心致力打造一座集商業中心、5A寫字樓、高檔住宅、高端會所等多種業態于一體的城市綜合體。值得一提的是,裕榮匯購物中心還著力突出特色,引進省內首家、面積最大的法國歐尚連鎖超市,并從芬蘭引進富有特色的占地約3000平方米的憤怒小鳥主題樂園,為福清、乃至福州地區的市民提供親子娛樂空間。
9月5日下午4點半,記者走進裕榮匯歐尚超市,但沒有看見人流如織的購物場面。晚餐時間,在餐飲店集中的4層和負1層,記者看到前來消費的顧客比較稀少,大部分商家的餐桌難以填滿。其他樓層的品牌服裝店也是門庭冷落,相比之下,該購物中心的中瑞影城、東南電器的顧客則相對較多。
“平時客流量不多,但這邊的活動比較多,活動吸引了不少家長和孩子過來,不過,實際消費量還是很低。”裕榮匯一樓某服裝店商家告訴記者,因為中瑞影城的設備較好,觀影價格較低,吸引了不少年輕人前來看電影,另外,家長也經常帶小孩到麥咭樂園游玩,而其他店鋪的生意都比較差。
家住中聯天御的市民王小姐,會在晚飯過后到裕榮匯購物中心散步,家門口的一站式休閑娛樂中心給她生活上帶來了便利,但裕榮匯的客流量遠低于王小姐的想象,這讓她不得其解:“裕榮匯組織的活動不比萬達少,消費水平也不會太貴,我想不明白,為什么來消費的人遠不及萬達多呢。”王小姐說,裕榮匯剛開業前幾個月,幾乎沒什么客人。
紅星美凱龍“不溫不火”
福清市首家城市綜合體項目,總投資約12億元的福清紅星美凱龍全球家居生活廣場,位于福政大道與清昌大道交叉口東北角,占地面積66.84畝,總建筑面積近20萬平方米。去年10月1日,紅星美凱龍開業,國慶黃金周7天,客流量達10萬人次,銷售額達3000萬元。
據了解,紅星美凱龍采用家居商場與百貨業態相結合的發展模式,與全國900多家一線品牌商家合作,是一所涵蓋家居、酒店、商務、休閑娛樂等眾多業態的城市綜合體。然而,紅星美凱龍的實際經營狀況與其打造的家居主題生活館并不協調,經營狀況也不容樂觀。9月7日9點,記者第3次來到紅星美凱龍,偌大的一層商家展廳內,看到“工作人員比顧客多”的景象。隨后,記者分別走訪該店其他樓層,發現顧客依然稀少。
“上一次,晚上7點過來,這里就關門了,所以挑個早上時間過來。可是東西太貴了,一張床一萬多,便宜的也要五六千,但我又看不上。”市民林女士說,她家的裝修快要結束,想要采購家居產品,聽朋友說紅星美凱龍的商品比較全,款式也多,特地過來看看,沒想到東西是很齊全,但價格有些貴。在林女士看來,定價高是紅星美凱龍“工作人員比顧客多”的主要原因。
眼下的福清,施工熱潮漸漸降溫,利嘉中心、富創世紀城一個個具有強大輻射力和帶動力的城市綜合體項目也放慢了建設腳步。
“城市綜合體的核心在于商業,隨著全市城市綜合體的持續放量,面對定位、業態以及現有品牌存在的同質化競爭格局,開發之后能否引來足夠的商家入駐,能否刺激消費者的購買力,這才是開發商需要關注和研究的問題。”某房地產項目負責人林文忠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