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慶“黃金周”,出游是人們的首選,自駕游、家庭游、背包游、出境游······旅游方式不勝枚舉,在這全國人潮“大洗牌”階段。今天,大家可以跟著記者,去看看福清景點留住了哪些人?再透過國慶一周以來旅游狀況,來了解一下近年福清旅游發展狀況。
1.游客“把脈”福清旅游
今年國慶黃金周,福清再次迎來旅游高峰。記者發現,本地游不僅是許多福清人的選擇,也是不少異鄉人的選擇。可以說,福清旅游業正漸漸從旅游客源地向目的地轉變。此外,福清市的一些休閑度假式項目深受青睞,如天生農莊、云中部落、靈石山森林公園等主推鄉村生態休閑旅游的景點,接待游客數量都呈現出激增之勢。
記者看到,“云中部落”的亭臺樓閣矗立在河畔,山環水映,背依原生態山水,土灶飄香,讓游客們流連忘返;而金鳳凰生態園,門口停滿了自駕車,其中不乏來自外地的游客,他們與福清人一起感受鄉野樸素風情,品茶聊天,玩得不亦樂乎……
“泡了海水溫泉,整個人都放松了。”莆田游客陳先生帶著家人到天生農莊(如右圖)游玩,玩累的他正喝著茶享受閑暇時光。天生農莊擁有溶洞泉、花香池、四大美人池、茶香池、酒泉、石板溫泉等7個特色泡池區,共有46個精品泡池,“溫泉盛宴”讓陳先生一家人應接不暇。
“感覺太棒了,風景美,溫泉好!本想在這里住上一宿,但國慶期間這里太熱門了,一房難求,回去后一定向朋友多多介紹。”陳先生說。
清新的空氣,獨特的自然風光,靈石山國家森林公園這一座天然氧吧深深吸引了北京小伙子小許。他趁著國慶放假,跟隨大學同學來到福清玩。“這里的石頭十分有趣,聽說每顆奇石都有故事,但我同學知道不多,我很想聽聽石頭的傳說。”小許說,靈石山很好,但缺一個會講故事的人。
“我想帶點福清的紀念品、特產什么的回去,但同學思來想去也沒想到有什么紀念品或土特產,有點遺憾。”小許認為,發展旅游應當要有自己的特色產品,福清的旅游資源還有待進一步開發,另外,景點之間很分散,未串聯成線,去旅游景區的交通指示牌也不夠明顯。
許多人都沖著福清的旅游文化名片石竹山來的,但大家去過石竹山后,留下的印象多是“景色美、香火旺、魚鮮美”,而“夢文化”只是淡淡作為一個詞存在意識當中。
“夢文化的神秘色彩吸引了我,本來想到石竹山祈夢,但上山后,不知道該怎么做,也不知該問何人。”跟朋友一起慕名而來的南平籍游客林泉龍說,他上山時也問過幾個福清人該如何祈夢,但那些人表示也不懂得如何祈夢。林先生打趣說,像“祈夢”這個“技術活兒”,是需要有人引導。
2.旅游資源有待挖掘
福清擁有多處國家級旅游區:以“中華夢鄉”而聞名遐邇的石竹山國家4A級旅游風景區;堪稱天然氧吧、擁有近萬畝原始次森林的靈石山國家森林公園;國家文物保護單位——瑞巖山風景區;被國務院列為首批全國漢傳佛教重點寺院之一的黃壁寺。此外,還有許多人文景觀:萬安古城和祝圣寶塔、瑞云塔、萬福寺、彌勒石佛、瑞巖寺、福清南少林寺、一都東關寨、東張宋窯遺址、宋井、龍江橋、豆區園等,可以說,福清發展旅游業具有資源優勢、地域優勢和歷史優勢。但相較于旅游發達城市,目前,福清的旅游業尚處于“慢熱”階段。
“福清的許多景點缺乏深度開發,文化含量不高。”市民陳金賢愛好旅游,領略許多城市的旅游產品。他說,福清目前還停留在旅游資源淺層次開發利用階段,沒有很好地挖掘資源,缺乏整體性深度開發,這使得低文化含量的觀光旅游占據主體,一次性消費的旅游產品居多。
“就旅游開發而言,福清缺乏完善精致、特色鮮明的旅游拳頭產品。”陳金賢說,盡管經過多年努力,福清市目前形成了以“夢文華”資源、濱海資源及青山綠水資源為特色的旅游路線,具有一定的規模和影響力,但眾多旅游產品的潛力沒有得到充分發掘,其輻射范圍比較有限,這是游客滯留時間短、旅游消費低的原因。
在福清工作多年的北方人林娟云說,她走過不少福清的景點,覺得許多景點其實很好,就是宣傳力度薄弱,宣傳手段比較單一,缺少主題鮮明、靈活多樣、覆蓋面廣、持續時間長的宣傳方式。
“有許多像萬安古城這樣的小眾景點,是從同事和朋友口中得知的,來福清工作挺長時間后,才去逛一圈。”林娟云說,從整體上看,福清對旅游業的投入相對不足,在資金、管理和人才投入等方面均有其短處。
“來福清看了很多美景,吃了不少美食,但總覺得少了一點文化味。”泉州人張先生說,在福清除了看風景,他還想聽一聽這里的神秘傳說或精彩故事,但在各景點似乎都找不到解說人。由此可見福清旅游行業專業人才太少,這與福清的發展不相稱。
3.熱心游客獻計獻策
在全民旅游時代,素有“千年古邑”和“海濱鄒魯”之稱的福清,擁有豐富的旅游和文化資源,怎樣才能立于不敗之地呢?
“文化是旅游的靈魂,文化加旅游應當作為福清旅游業轉型發展的方式。”游客陳金賢說,他覺得“文化+旅游”是最好的搭配,如臺灣日月潭,與祖國的壯麗山水對比,日月潭的景色明顯遜色,但日月潭的文化積淀和其派生出的文化特色產品足以吸引八方游客。因此,福清市應加大旅游行業投入和建設力度,深度開發豐富的山海和人文資源,將文化建設、生態保護與旅游開發有機融合起來,加快推動旅游業發展,才會有源源不斷的客源,使福清變“客源地”為“目的地”。
陳金賢認為,福清市要進一步完善石竹山風景區相關配套設施,進一步打響“中華夢鄉、石竹仙山”旅游品牌;著重開發全國漢傳佛教重點寺院黃壁寺,保護、包裝黃檗文化,使之成為福清文化旅游名片;要促進海島旅游度假區建設,引進精品型高附加值現代旅游項目,打造福清“海島游”品牌;要利用好福清的海上溫泉資源,大力發展建設集觀光、休閑、度假、養生等于一體的“濱海溫泉小鎮”……
“許多游客每到一個景點都喜歡帶一點土特產回家,我覺得福清也可開發具有本土特色的紀念品或者特產,如福清風光明信片、福清旅游風景掛歷、小吉祥物等宣傳品,多方位展示福清旅游風光,給外來游客留下更深的印象。”陳金賢說。
“福清的旅游不能僅僅停留在觀光上,要結合文化,但文化要靠人傳播。”不少關注福清旅游發展的市民認為,發展旅游業離不開旅游從業人才的支持,但目前福清旅游專業人才十分稀缺,要加大旅游專業人才培養力度。
市民林方認為,福清市應當建立適應市場需求的旅游人才培養機制,支持和鼓勵校企合作,對緊缺旅游專業人才實行訂單式教育,建立教學與就業基地;要明確培養目標,大力培育旅游專業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