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訊 10月4日,臺灣嘉義市勞工育樂中心,時而安靜如夜,時而拳腳震響,觀眾在演武者一招一式中感受武術魅力,掌聲隨著招式變化此起彼伏。這是第六屆海峽兩岸宗鶴拳武術文化節暨第四屆融臺青少年武術文化交流活動場景。
當天,在演武活動中,數百名來自大陸、臺灣、香港、加拿大、沙烏地阿拉伯等地的宗鶴拳愛好者以個人或團體的形式,輪番上臺,展示了拳術(如圖),特別是福清市宗鶴拳協會代表團成員的表演,贏得了陣陣喝彩。
據了解,此次海峽兩岸宗鶴拳文化交流大會由福清市宗鶴拳協會、福清市宗鶴拳協會臺灣分會、嘉義市體育會國武術委員會等機構聯合舉辦。
作為福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宗鶴拳成了閩臺文化交流的重要載體。去年5月份,海峽兩岸宗鶴拳武術文化節暨融臺青少年文化武術活動,被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交流局列為重點對臺交流項目;今年,該項目又被列入第三屆“海峽青年節”活動范疇。10月2日,福清市宗鶴拳協會一行63人組團赴臺參加交流活動。在臺的5天時間里,各地宗鶴拳傳人歡聚一堂,切磋技藝,交流武術文化,商談弘揚和傳承宗鶴拳有關事宜。
今年76歲的許德明是臺灣地區第三代宗鶴拳繼承人。他對記者說,再次在臺灣看到大陸同門表演武術,覺得非常親切,特別是見識到地道的逆腹式呼吸法和競技套路,他感到特別興奮。“在交流過程中,有利于取長補短,促進宗鶴拳武術繁榮發展。”
童毅宏是臺灣地區第二代宗鶴拳繼承人童金龍的孫子。為了學到大陸宗鶴拳“龜背鶴身,蝦退狗宗身”功夫,去年他特地來福清,拜福清宗鶴拳傳人方長玉、方長燦兩兄弟為師。“海峽兩岸同根同源,舉辦宗鶴拳武術文化交流活動有利于增進兩岸之間的友誼。”童毅宏說。
阿罕瑪德是沙烏地阿拉伯人,他士臺灣地區第三代宗鶴拳繼承人鐘斌光的弟子。阿罕瑪德說,他學習宗鶴拳已經兩年多了,與之前所學的其他武術相比,這門功夫不僅使他身體健壯,也讓他內心更冷靜,能量更強大。他希望在自己的國家,傳播中國功夫。
在臺期間,來自福清濱江小學和玉屏中心小學的20名青少年宗鶴拳繼承人還前往龍紀柔拳武術健身館等處參觀,與臺灣宗鶴拳傳人交流練習心得。一位隨團訪臺的陳姓家長說,之前只知道在福清有宗鶴拳,沒想到在臺灣練習宗鶴拳的人更多,這讓他覺得很意外。
“兩岸武術文化交流活動常態化和制度化,對弘揚和傳承宗鶴拳文化具有重要意義。”福清市宗鶴拳協會會長方長玉說,他最開心的是,目前宗鶴拳武術在臺灣地區“開枝散葉”,他希望海峽兩岸同門能共同努力,將宗鶴拳武術文化發揚光大,傳到世界各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