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僑大酒店舊樓承載福清改革開放的記憶
www.bjjht.com 2015-10-13 08:53:36? ?來源:福清僑鄉報 我來說兩句
二 一提及融僑大酒店,林文鏡先生和魏唐茂先生的記憶便象沖出閘門的洪水,一瀉千里。他們說,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期,中央提出福建、廣東要先行一步改革開放,福建就是在那時設立了廈門特區。1983年,福州開發馬尾,改革浪潮開始在福州地區涌動,福清縣委、縣政府開始探索、尋找福清的出路。圍繞著“福清怎么辦”這個問題,經過反復討論,縣委、縣政府決定:福清要想闖出改革開放的路子,必須得走一條具有福清僑情特色的道路,發揮僑的資源與優勢,把福清的經濟搞活。 為了把福清縣委、縣政府的這個決定傳達給海外的融籍鄉親,當年,在對外聯絡極不方便的情況下,只好通過許許多多的僑眷,向海外鄉親轉達政府的信息。從1986年起,不少旅居海外的鄉親陸陸續續返鄉探親,投石問路一探究竟。林文鏡先生說,他就是在1987年4月與林紹良先生一道組團帶領印尼鄉親返鄉考察的。考察期間,考察團認為福清要改變面貌,光靠傳統的輸血方式,不足以改變社會面貌。因此,必須得用實業幫助福清發展。回印尼后,他們把考察的情況向全印尼鄉親通報,爭取更多的鄉親參與家鄉建設事業。 福清的發展思路和海外鄉親的想法,得到了福建省委、省政府的支持。當時,福清縣委、縣政府決定在宏路的上鄭一帶建實驗區,與華僑共同創辦。1987年10月,福清成立了“融僑開發中心”,拉開了一場轟轟烈烈的社會變革帷幕。魏唐茂先生出任“實驗區”常務副總指揮。 魏唐茂先生回憶說,他剛上任伊始,來到上鄭村,站在制高點上極目四望,但見山崗起伏,亂墳遍地,荒草萋萋,溪灘交錯,黃土泥濘。在這荒涼的地方建設工業區,不禁讓人倒吸一口冷氣。 還有最關鍵的問題,當時對如何與華僑合作的問題,誰都沒有半點經驗,魏唐茂首先拜訪了當時負責引進外商投資辦廠的林文鏡先生,聽取華僑對建設實驗區的設想。林文鏡先生告訴他,福清要想闖出一條改革開放的路子,就必須走一條別人所沒有走過的路,思想要再解放點,膽子要再大一點,國內沒有參照物,可借鑒國外的經驗,先行先試,發展生產力,在這特別時期,應該要賦予“僑”有更多的自主權。 魏唐茂先生把林文鏡先生的想法向福清縣委、縣政府作了匯報。縣委主要領導認為,林文鏡先生的想法很有前瞻性和靈活性,搞融僑實驗區經濟建設,就必須得突出一個“僑”字,重視“僑”的力量,以“僑”為主體,解放生產力,廢除一切阻礙生產力發展的生產關系,把“僑牌”打好。 隨后,在華僑力主下,福清縣委、縣政府出臺了“五帶”、“七制”政策,鼓勵華僑“帶資金、帶原料、帶技術、帶管理、帶市場”進駐融僑實驗區,“自定項目、自攬工程、自招員工、自找合作伙伴、自行管理、自進設備、自訂制度”搞建設。這充分調動了“僑”的積極性,在海內外鄉親齊心協力下,實驗區里的第一座廠房只用了27天就蓋起來了,創下罕見的“福清速度”,整個實驗區建設如火如荼展開。 福清的“五帶”、“七制”政策,為福建省的改革開放起到了帶頭作用、窗口作用和示范作用。福建省、福州市政府十分支持融僑實驗區的開發建設,不僅允許華僑及港澳臺企業帶項目、資金進來,而且允許可自行選擇場地,以此助推福清招商引資的不斷深入,推動融僑實驗區的建設發展。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2015-10-12 ]福清商鋪音響擾民 民警勸說降噪
- [ 2015-10-12 ]歐洲福建發展聯盟蒞融合作事項簽約儀式暨經貿交流大會舉行
- [ 2015-10-12 ]福清法院3位法官書法作品獲福建省書畫攝影獎
- [ 2015-10-12 ]僑聲書畫社最近老社煥發新姿 書畫活動頻繁
- [ 2015-10-12 ]福清一都鎮打造主題公園 提升幸福指數
- [ 2015-10-12 ]充電寶半夜膨脹 外殼飛擊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