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后女畫家陳楓的名字已被福清文化圈所熟知。2013年,她出版了《荷野芳菲》個人畫冊,還在福清市文化藝術中心舉辦“臨荷聽風”陳楓花鳥畫作品展,再次證明了其藝術天賦和實力。 陳楓現為福建省美術家協會會員、福清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福建省求是書畫院福清分院副院長、福清市政協書畫院副秘書長。曾進修于天津美術學院國畫系研究生課程班、文化部現代工筆畫院,擅長工筆花鳥畫。經過多年的磨礪,陳楓從沿襲傳統繪畫技法入手,已形成自己獨具一格的畫風。工筆畫作品曾獲第二屆全國少兒美術教育學術展優秀獎、第二屆世界華僑華人美術書法展佳作獎,入選“2014?萬年浦江”全國中國畫作品展、“美麗中國——生態文明建設主題書畫優秀作品展”、“名城有約——中國畫名家作品聯展”、 第六屆福建省青年美術作品展、福建省美術教師優秀作品展等,所取得的成績著實讓人贊嘆。 工筆花鳥畫始于宋亦興于宋。文雅至極的宋人,使工筆花鳥畫從破土之時便達到了后人難以企及的巔峰。宋代畫家通過不斷觀察、研究,形成了獨特的“格物”精神,為大自然中的花鳥、草蟲留下最美的神態。陳楓的畫作秉承了宋人的“格物”理論,以細膩入微的線條來展現工筆花鳥的美感,那是一種文化沉淀的傳承和追尋所帶來的結果。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書畫市場出現了急功近利的現象。然而,陳楓心無旁騖,甘于沉潛,堅守著藝術的領地,追求一種傳承先人、延續文脈的筆墨精神。她不求風格,而風格自來;不求精神,而精神自現。她總是說:“弄清創新風格的意義所在,把經典傳承和發展好,就是我們這一代學畫人應盡的努力?!标悧髡谶@些深刻的繪畫思想和嚴謹求知,使得畫藝格調純正,功力日深。賞讀陳楓的作品,筆筆入紙,墨韻淋漓。 我們知道,工筆畫的線條有著極其豐富的內涵,不僅表現功力和技術,更蘊含作者的思想、才情、品格,所以它的難度、高度也多在筆墨上。陳楓在工筆畫創作上取得如此成績,除了她善學善悟,還與她經年修練息息相關??v觀陳楓的畫作,在她一花一世界里,筆法、墨法,包括題字、落款皆率真細膩、一絲不茍。很多同道頗感驚訝,難以想象這筆墨老練的作品出自一位年輕女畫家之手。 欣賞陳楓的作品,仿佛在琴聲、笛聲中鋪展一幅幅水墨畫,畫里有著梅雨時節中的木格窗,有著澗泉漱石,還有著煙籠寒水月籠紗。假如有機會觀看她的寫意作畫過程,那簡直是一種藝術享受。只見她手執雙筆,在宣紙上點染、提按、停頓、轉折,在腕力的推進中,勾勒筆鋒由濃轉淡,花瓣的皺褶、石頭的紋理全都纖毫畢現。不一會功夫,一只小鳥、一朵荷花、一片葉子……一幅花鳥作品,就活靈活現地呈現在人們面前。 源于女性細膩的心思,陳楓喜歡在畫面融入花鳥魚蟲,竹影荷香,呈現一種多元對立的美感。在《霞風》中,只見一朵荷花安靜地開放,站立其上的蜻蜓,正煽動翅膀聞著荷香,這一靜一動,給人以深遠的遐想。在《晨曲》中,只見3只母雞正在安靜地覓食,雞籠上面垂下的藤葉隨風舞動,擾動其中一只母雞的思緒,整個畫面似有一股濃厚的鄉土氣息撲面而來。 和當代畫壇流行的“灰調”及“洗刷”等風格不同,陳楓的作品洋溢著旺盛的生命力。其畫作色彩淡雅,與她本人的氣質一樣婉約。畫面在強調色彩構成的同時,又完美保留了傳統工筆的設色技巧。 對于一名畫家來說,畫風的建立是中后期的主要目標之一。其好友陳小斌曾評論:“陳楓的畫作貫穿工筆國風,在傳承中國畫傳統技法的長期創作實踐中有所延展和創新,觀其畫者謂之‘靚’,賞其畫者稱之‘雅’,品其畫者贊之‘凈’?!彼墓すP花鳥因扎實的傳統功力和靜雅、高潔的筆墨,受到越來越多同道的關注和贊賞。 陳楓始終醉心于藝術世界,虔誠且執著的創作態度,沉潛在歲月的河流中婉蜓向前,其雅凈素潔、清麗天然的個人風格與面貌,就是這種環境與心境長期融合孕育、共同涵養的結果。 時光匆匆,歲月流淌。10多年過去了,陳楓對花草、樹木、蟲鳥的專注依然如初。其作品的意境與內涵也在不斷地拓展與深化。透過這種努力與孜孜追求,我們似乎看到她的創作越來越接近那一片屬于自己的純凈的素馨之境。 祝愿陳楓在工筆畫的世界里,從容向前,且行且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