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日記者獲悉,《福州新區發展規劃》(以下簡稱《發展規劃》)日前經市委常委會審議通過,近日將上報省政府批復。我市將按照“一核兩翼兩軸多組團”模式組織新區空間布局,規劃建設三江口組團、閩江口組團、濱海新城組團、福清灣組團、江陰灣組團、福清城區組團、羅源灣北岸組團、羅源灣南岸組團和連江城區組團等九個城市功能組團。
據了解,該規劃根據國務院同意印發的《福州新區總體方案》(以下簡稱《總體方案》)進行編制,是指導福州新區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開發建設的行動綱領和編制相關專項規劃的重要依據。
1 規劃范圍:涉及6個縣市區部分鄉鎮
根據《發展規劃》,福州新區位于福州市濱海地區。
福州新區規劃1892平方公里,規劃范圍涉及福州羅源、連江、馬尾、倉山、長樂及福清6個縣(市)區部分鄉鎮(街道)。
福州新區核心區800平方公里,規劃范圍涉及福州沿海、沿江4個縣(市)區26個鄉鎮(街道),涵蓋7個國家級和3個省級經濟開發區。其中:馬尾區羅星、馬尾、亭江、瑯岐等4個鎮(街道),倉山區城門、蓋山2個鎮,長樂市鶴上、古槐、江田、文嶺、湖南、金峰、漳港、松下、文武砂等9個鄉鎮(街道),福清市高山、海口、城頭、龍田、江鏡、港頭、三山、沙埔、東瀚、江陰、新厝等11個鄉鎮。區域內常住人口約155.5萬人。據測算,2014年區域內地區生產總值為1041.4億元,工業總產值2375.9億元,地方財政收入171.3億元。
2 發展目標:2030年建成現代化新城區
《發展規劃》提出發展目標:
到2020年,新區城市框架、高端產業、基礎設施及生態體系初步形成,馬尾新城基本建成,重點產業園區、重要城市組團建設取得重大突破,對臺先行先試作用有效發揮,福平島內外一體化發展格局基本確立,經濟社會發展成效明顯。新區主要經濟指標平衡協調并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其中,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速力爭高于全市2個百分點,達2000億元;常住人口達到175萬人;城鄉建設用地規模約260平方公里;城鎮化率達70.5%。新區服務業實現快速發展。工業技術經濟水平進一步提升,基本達到清潔生產一級標準。生態環境質量更加優化,結合生態防護林地、風景林、人工次生林、城市公園等綠地建設,形成新區綠地系統。
到2030年,新區開放開發實現重大跨越,形成海峽兩岸交流合作主體區,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力、影響力顯著提升,基本建成經濟發達、社會和諧、生態優美的現代化新城區,成為帶動區域發展的重要引擎。新區主要經濟指標平衡協調并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其中,地區生產總值超4300億元;常住人口達到220萬人;城鄉建設用地規模約300平方公里;城鎮化率達80%。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進一步增大。建成現代制造業體系,高新技術產業占新區工業總產值顯著提升。全面建成新區生態景觀系統,形成生態新區綠色本底,呈現“水清、山秀、景美”的生態和諧格局。
3 空間布局:一核兩翼兩軸多組團
該《發展規劃》遵循《總體方案》三個功能區劃分要求,結合福州市空間拓展的戰略需求,按照“一核兩翼兩軸多組團”模式組織新區空間布局。
一核:即新區核心區,包括三江口、閩江口和長樂濱海新城,是福州中心城區“東進南下、沿江向海”空間發展戰略的重要拓展空間,重點發展商務金融、經貿交流、創新研發、文化會展等高端服務功能,打造海峽兩岸極具影響力、輻射力和競爭力的服務中樞。
兩翼:即南翼發展區和北翼發展區。南翼發展區:以福清為重點的綜合發展區,是推動與平潭島區一體化發展的重要對接區域。依托閩臺藍色產業園、江陰工業集中區、融僑經濟技術開發區,重點發展海洋經濟、臨港重化、電子信息等產業,打造新區臨港產業崛起的主戰場。北翼發展區:以環羅源灣為主的產業發展區,依托羅源灣港口作為區域散貨樞紐的優勢,推動臨港產業發展,打造以能源、冶金、機械制造業為主的產業發展區。
兩軸:即福平綜合發展軸和沿海藍色經濟軸。福平綜合發展軸:為福州中心城區經過濱海新城與平潭聯系的軸線,重點承擔綜合服務、區域商貿、總部經濟、高端科技研發等職能。沿海藍色經濟軸:北接寧德、南聯莆田,由北至南串聯起福州新區內羅源、連江、長樂、福清等沿海地區,是推進“海上福州”建設、實現福州城市由“河口城市”向“濱海城市”轉變的重要標志,也是聯系福州新區眾多港口及產業區的重要紐帶。
九大組團:《發展規劃》明確遵循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的要求,貫徹宜居新區、宜業新區、生態新區的理念,按“串珠式”布局模式,規劃建設三江口組團、閩江口組團、濱海新城組團、福清灣組團、江陰灣組團、福清城區組團、羅源灣北岸組團、羅源灣南岸組團和連江城區組團等九個城市功能組團。
其中新區核心區800平方公里將規劃建設三江口、閩江口、濱海新城、福清灣、江陰灣等五個重要的城市功能組團。
——三江口組團:利用自貿區落地該區域的優勢,規劃建設會展中心區,建設大型會議中心、會展中心,商務酒店、購物區等配套服務設施,發展商務辦公、總部基地、商貿會展、文化創意等生產服務業,打造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經貿平臺。依托馬尾高新技術開發區、福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福州出口加工區、福州保稅區,進一步加強高新技術產業布局。引導其他制造業向福清產業集聚區轉移,適度發展居住。
——濱海新城組團:為國際化新城、居住及產業新城,是區域的科研中心、金融中心、交通樞紐。依托長樂濱海工業集中區,集中發展文化娛樂、國際商務、金融保險等現代服務業,提升大福州的中心功能。建設宜居休閑的功能集中區,發展文化休閑養老產業,建設山邊、濱海、濱湖居住區,承擔福州新區未來發展的主要人口居住功能。
——閩江口組團:以瑯岐島為主體,依托旅游、生態產業開發建設,建成以旅游休閑度假、農業科普示范、休閑觀光農業、濱海生態產業小鎮為主體的生態良好、環境優美、宜居宜業的生態旅游島;借鑒博鰲的發展模型,打造成為閩江口“高峰論壇”旅游區,積極籌建國際海洋休閑高峰論壇為主題的旅游區。依托福州臨空經濟區,重點發展制造業、總部經濟、保稅物流、創意產業和航空配套服務業,適度發展商務會展、休閑旅游、酒店購物等產業。
——江陰灣組團:發揮優良的深水港優勢,依托江陰工業集中區、閩臺(福州)藍色經濟產業園、福清融僑經濟技術開發區、福州保稅港區,大力發展先進制造業產業,完善居住和綜合服務功能,打造以集產業、港口、生活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濱海新城。
——福清灣組團:利用平潭島旅游發展的有利政策,擴大海峽旅游范圍,依托福州市元洪投資區,突出海洋、海島、溫泉、特色農業,進行高質量、高水平的旅游業規劃,形成海峽兩岸旅游合作主要承載區。
——福清城區組團:完善綜合服務與居住功能,向北溝通松下港、向南聯系江陰港,增強福清服務兩港(江陰港、松下港)的能力,重點提升加強中心港的生產性服務功能。強化宜居配套設施建設,完善生產服務功能,提高宜居性。
——羅源灣北岸組團:充分利用自身港口、海洋資源、交通條件的優勢,依托港口資源和現有產業基礎,重點發展冶金、建材、能源、輕工食品、海上旅游、物流等產業,規劃建設循環經濟集中區。
——羅源灣南岸組團:以可門港為基礎,集約利用土地、緊湊布局,提高港口岸線利用率,發展臨港產業,形成港口碼頭、貨物集散聯動的功能布局,規劃建設現代港口物流園區。
——連江城區組團:完善綜合服務與居住功能,增強對港口綜合服務和輻射能力,重點提升生產性服務功能和生活性服務功能,同步推進宜居配套設施建設。
《發展規劃》確定了福州新區的功能定位——兩岸交流合作重要承載區、擴大對外開放重要門戶、東南沿海重要現代產業基地、改革創新示范區、生態文明先行區。
4 《發展規劃》近日將上報省政府批復
據悉,《發展規劃》日前經市委常委會審議通過,近日將上報省政府批復。福州新區是中國首個多區疊加的重點區域,有著國家級新區、中國自貿試驗區、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四區疊加”和與平潭綜合實驗區“一區毗鄰”的獨特優勢,將打造成為中國區域發展的新增長極,推動構建閩江口金三角與長三角、珠三角“三足鼎立”的開放新格局。
如今,福州新區正全面掀起開放開發的熱潮。一個更具實力、充滿活力、富有魅力的福州新區,正以嶄新的姿態崛起于海峽西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