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連綿的青山,清澈的水源,溫潤的氣候,來到一都鎮,就可感覺到大自然對這片土地豐厚的饋贈。在經濟日益發展的今天,勤勞的一都人民依然固守著一畝三分地,守護著這片青山綠水。正是這樣一個世外桃源般的地方,成為都市人們向往的休閑旅游勝地。去年底,這里也被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和省旅游局聯合評為“第二批省級特色景觀旅游名鎮”。
一都鎮位于福清市西北部偏遠山區,一都之名,始自元代,當時屬永泰縣管轄,因地理位置在永泰最靠東方向,排名永泰“三十六都”第一,故稱“一都”。全鎮地域面積108平方公里,是福清市鎮域面積第二大鎮,擁有林地15萬畝,生態林6萬畝,森林覆蓋率達90%,是一座風景優美的千年古鎮。
近年來,一都鎮按照“山水景觀并重、人文古跡并茂、環境文化皆優”的生態旅游觀光勝地總體構想,以豐富的自然景觀、青山秀水和人文景觀資源為依托,提出建設“三線一點”旅游線路即:以東關寨、歐陽修題刻為主題的環東關寨人文古跡旅游線路;以后溪漂流、溫泉開發為主題的后溪生態旅游線路;以羅漢雙福寺紅色教育基地為主題的普禮紅色旅游線路;以及鎮區以狀元公園、萬利亭休閑山莊等為主的旅游配套服務點。計劃逐步引資開發建設集自然景觀、人文景觀、歷史古跡、古宅民居、民俗風情等為一體的具有一都特色文化旅游生態景區。
記者的第一站來到了位于普禮村的羅漢里游擊根據地。一都鎮是革命老區,全鎮6個行政村有5個都是老區基點村,羅漢里游擊根據地則是當年閩中特委和閩中游擊隊的駐地。為保存珍貴文物,緬懷革命先烈,一都鎮對羅漢里革命遺址保護修繕力度不斷加大,先后投入215萬元,對雙福寺進行翻新、擴建,紅軍學校也得到翻新、修繕,還修建了“紅軍亭”,鋪設了通往羅漢里革命遺址6公里水泥道路,并修復紅軍路1600多米,2013年10月羅漢里正式獲省老區辦授牌“福建老區革命遺址”。
如今,來到羅漢里,不僅可以參觀閩中特委簡陋的辦公地點、紅軍宿舍、廚房,還可以從歷史人物展廳、歷史事件展廳、軍需庫、物料庫等地追憶老一輩共產黨人艱苦卓絕的戰斗情景,更可以重走紅軍路,翻山越嶺,追尋先輩的足跡。
當地的老人高興地告訴記者:“過去紅軍在雙福寺里做了三件事:一是斬雞頭,也就是組織群眾起義;二是開大會,在這里召開重要的會議,并做出決策;三是辦學校,讓本地一些小孩子來學習文化。現在這里得以修繕保護,對于下一輩緬懷革命先烈頗具意義。”
記者的第二站是聞名遐邇的東關寨,環東關寨人文古跡旅游是一都鎮一張響亮的“名片”。來到東關寨,依地勢起伏建造的城堡式建筑鐫刻著歷史的痕跡,游客還可以欣賞到宋代文豪歐陽修留下的墨跡崖刻。
在位于東關寨前200米處,有一棵300多歲的大榕樹,僅樹冠就將近8畝,遮天蔽日,盤根錯節,與東關寨相得益彰,勾勒出濃濃的人文景觀氣息,在這里,游客可以感受到真正的“慢休閑、深生態、活文化、真生活”。
記者第三站來到后溪村,體驗了一把驚險刺激的“東方第一漂”。6公里長的河道漂下來,時而浪花湍急,時而悠閑隨意,游客既可以體驗激情與豪邁,又可以悠閑地欣賞兩岸的茂林修竹、斑斕花草,同時,也可以沿途欣賞千年古驛道、百年橄欖樹、古樹抱石、漢堡巖、駱駝峰等景點。漂流筏在枇杷林中行進著,溪水就像一條綠色的飄帶,兩岸青山如黛,綠樹如蓋。良好的生態使這一方水土更加美麗妖嬈。頭頂是一片藍天,幾朵白云,不時有小鳥飛過,遠離了都市的喧囂,身心都沉浸在大自然的清涼境界中。
一都鎮還是著名的“枇杷之鄉”,全鎮種植面積約5萬畝,年產量約2萬噸,遠銷北京、上海、浙江等20多個省市。這里還有狀元雞、蒼山籽豬蹄、王坑地瓜干等特色美食……
周末,約上朋友,帶上孩子,去一都呼吸新鮮空氣,感受特色景點,不失為一個好的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