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灣碧水繞城來 鐘鷹攝
這是一座素有“海濱鄒魯,文獻名邦”之美譽的現代化港口城市——福清。這里經濟繁榮,環境優美,人文薈萃,名賢輩出。近年來,福清始終堅持科學引領,突出理念創新,破解發展難題,以“五位一體”的發展思路,大力實施“四大工程”建設、緊抓“三城同創”工作,全力推動福州新區福清海港新城開放開發,不僅美了城市環境,旺了城市人氣,還提升了城市品位,增強了承載能力,讓福清成為“宜居宜業”的幸福之城。
龍江兩岸秀色
實力強了
回眸過去,僑鄉福清發展碩果累累;展望未來,美麗福清又將站上新的歷史起點。面對經濟下行壓力大、復雜嚴峻的發展形勢,福清市始終把穩增長作為首要任務,不斷優化產業結構,全市工業經濟實現逆勢上揚,實力穩步提升,現代農業蓬勃發展,服務行業迅速成長,綜合實力位列2015年度全國百強縣市第26位。
陽下溪頭村民居
僅去年,福清全市425個“行動計劃”項目共完成投資608.68億元,137個重點項目共完成投資460.7億元。福清核電5、6號“華龍一號”示范機組、京東方8.5代液晶面板等29個重大項目開工動建,核電2號機組、宇邦紡織一期、天馬飼料二期等140個項目投產,三峽集團海上風電裝備產業園、中鋁集團鋁精深加工產業園、省電子信息集團光學工業園、冠城大通新能源汽車電池等一批重大產業項目落地,銀河國際汽車城、野馬飛機制造等項目動工建設,全年新簽約“三維”項目32個,總投資551.6億元。
10月4日,福清市組團參加海峽兩岸宗鶴拳武術文化節暨融臺青少年文化武術活動
品味升了
千年古邑的福清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在過去一年,福清以其大手筆架構了文化建設的大格局,綻放出璀璨光芒和無限魅力。
去年來,帶有濃郁福清色彩的黃檗文化發揚光大,在日本東京、神戶、京都和澳大利亞、捷克、瑞士等地相繼成立了黃檗文化促進會;福清市傳統文化項目——“周禮·佾舞”及古樂藝術表演在泰國、柬埔寨以及澳門大放異彩,為福清攢足了“世界眼球”;石竹山夢文化節、海峽兩岸宗鶴拳武術文化節、海峽兩岸合唱節和孔學文化對外交流等活動密切了對臺對外交流;依托中國音協合唱聯盟基地、音樂創作基地、海子詩歌獎、北師大寫作基地,莫言、余華、蘇童、舒婷、謝冕等一大批文化界名人也被“請進來”;余險峰、陳章漢、王淵菊、薛行彪等本土文化界大家以及一批近年來作品在全國美展獲獎的藝術界青年才俊的紛紛回歸,構筑了2015年福清靚麗的文化風景;“惠民樂萬家”文化惠民活動、全民閱讀活動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和踐行在福清已常態化,為福清大文化建設注入生生不息的活力。
江陰港區
環境美了
近年來,福清市圍繞“三城”同創目標,全面推進“四綠”工程和家園清潔活動等工作,大力開展大氣、水、土壤污染治理以及農村垃圾無害化處理、畜禽養殖污染治理等,城鄉環境綜合整治成效顯著。
如今,福清龍江兩岸已相繼建成龍江公園、龍江生態文化園和長達4.7公里的步行道,共建成大小公園33個;建成鎮街垃圾中轉站13座,全市街道、鄉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分別達99.5%和95%,工業固體廢物處置利用率達到100%;通過“美麗鄉村”“幸福工程”的帶動,綠水環繞、綠意蔥蘢的美麗農村星羅棋布在福清鄉野村落;福清先后培育了天生林藝園、帝凱、綠溢濃、琳鵬、臺灣農民創業園、云中部落和金鳳凰等一批休閑農業示范點,走出了一條生態保護與經濟同步發展的新型生態農業發展道路。
福清堅持走低碳、綠色、生態發展之路,收獲了生態文明的累累碩果,全國縣級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全國生態城市”、“國家環保模范城市”的榮譽接踵而至。
江陰新材料化工片區之耀隆化工全景 鐘鷹 攝
作風變了
干部作風環境建設不僅事關群眾滿意度和幸福感,而且對福清經濟社會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福清緊緊圍繞“四區”疊加的歷史發展機遇,積極探索創新經濟工作的理念、體制和方式、方法,全面落實從嚴管黨治黨,鞏固提升“三嚴三實”專題教育成果,深入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按照好干部的標準,更加注重在項目建設、企業服務、維護穩定、保障民生等一線培養鍛煉干部,持續推進“庸懶散拖”“為官不為”等問題整治,切實樹立能者上庸者下平者讓的選人用人導向,推動干部隊伍作風實現新轉變、新提升。
兩館一中心 鐘鷹 攝
在大力推進依法行政方面,福清市建立健全法律顧問制度和聯席會議制度,進一步強化對政府性工程增量、工程建設領域招標投標、政府采購等規范管理,加強對財政資金審批和社會中介的制度約束,促進政府管理更加規范有序。
新投用的福清婦幼保健院總投資2.5億元,被國家衛計委授予“全國婦幼保健服務先進集體”稱號 毛晨熙 攝
百姓笑了
加強社會建設,與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關,與社會和諧穩定息息相關。十八大報告指出,加強社會建設,必須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重點。這個“必須”闡明了社會建設的重點是保障和改善民生。
銀河國際汽車園碼頭堆場
去年,福清市積極推進12類60項為民辦實事項目建設:加快實施中小學擴容和校安工程,新改擴建校舍15萬多平方米,新增學位2000個,北師大福清附屬學校、百合小學等15個項目投入使用。全面落實普通高中教育免學費政策,促進德旺中學與福建師范大學合作辦學,福清三中被評為省一級達標高中,福清市以優異的成績通過省教育“兩項督導”評估;全面實施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市婦幼保健院新院、市計生服務站大樓建成投入使用。成功承辦首屆全國青運會相關賽事,出版發行《文化福清》系列叢書,市圖書館、檔案館、科技館通過竣工驗收。進一步提高城鄉居民養老保障、醫療補助和農村居民家庭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為年滿80周歲以上老人發放高齡補貼。新開工保障性住房882套,基本建成431套。加強就業指導和培訓,新增城鎮就業人數27926人,轉移農村富余勞動力5813人。扎實開展提高平安“三率”專項行動,推進網格化服務管理,“智慧福清”管理服務平臺和數字化城市管理系統投入試運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