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8年6月1日至今,“限塑令”頒布已有7年之久,但遺憾的是,這一規定一直難以深入民心。記者走訪中發現,塑料袋在各農貿市場和超市依舊風行,市民購物之后手上提著五顏六色的塑料袋,很顯然,“限塑令”形同虛設,現已陷入執行難尷尬境地……
1.“限塑令”形同虛設
家住宏路街道的何女士是宏興農貿永惠農貿市場的老主顧。何女士說,她去市場買菜通常不自帶購物袋,市場里有免費提供的塑料袋,走一趟市場就會帶回五、六個塑料袋,家中積攢不少袋子,由于袋子很薄,用處不大,通常都當作垃圾袋使用。
記者了解到,按照“限塑令”規定,所有超市、商場、集貿市場等商品零售場所,一律不得免費提供塑料購物袋,并禁止生產、銷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袋。但福清市各農貿市場的攤販不僅免費提供塑料袋,且塑料袋的厚度大都超過0.025毫米。
“不給塑料袋,生意沒法做!有的顧客嫌一個塑料袋不夠,還讓我多拿幾個。”對于塑料袋泛濫成災的事實,攤販們也有苦衷。
記者發現,在福清市各大型超市中,塑料袋已實現有償使用,而且有許多消費者自帶購物袋前來購物。不過,購物后再買個塑料袋的消費者也為數不少。
“平常一下班就來超市買東西,哪有閑工夫帶購物袋呢?超市的塑料袋也才幾毛錢而已。”市民陳先生認為,為了方便,給點錢買個塑料袋沒什么大不了。
在超市里,除了收銀環節,塑料袋的“身影”無孔不入。記者注意到,在超市蔬果、米面、零食售賣區,消費者可免費使用塑料袋,這些塑料袋無限量供應,有不少消費者都超出實際所需拽走一串塑料袋。“收銀臺的塑料袋需要付費,因此他們都來這里拿免費的袋子。”超市售貨員說。
2.“限塑”不暢原因多重
塑料袋難以分解,其存在的危害也眾所周知。“使用環保袋,重提菜籃子”的口號也常常被提起,但記者發現,大多數人認為,商家提供免費塑料袋是天經地義的事,即使需要為塑料袋買單,花幾毛錢也無關痛癢。因此可以說,人們的消費觀念和習慣是“限塑令”施行不暢的一個主要原因。
“要是購物過程中少了塑料袋,簡直寸步難行。有需求就有市場,現在塑料袋依舊是人們生活的必須品,但商家借著限塑令也賺了不少。”市民翁平說,小型超市里的袋子每個幾角錢,大型超市里的袋子每個1—2元,大家每天在超市里消耗的塑料袋足以給商家帶來巨大效益。而在農貿市場里,商家免費提供塑料袋給消費者卻是行情,這也給不法塑料供應商提供了可趁之機。此外,環保袋的價格居高不下,這也間接導致塑料袋一直受寵。
記者發現,從目前來看,“限塑令”的施行尚處于僅“限”不“罰”的狀態。
“我們回收的垃圾中,絕大多數的塑料袋是無法降解的。”從事垃圾回收工作的老陳說,由于缺乏行之有效的監管,一些塑料生產商并不把“限塑令”當一回事,“違規”代價輕,所以“黑塑料袋”屢禁不止。
“限塑要嚴格執法,提高違法代價,從源頭上控制塑料制品的規格。”市民王其福說,相關部門要從源頭上限制,打擊不法經營者,對其行為采取嚴厲懲戒,才能有效減少違規塑料袋的使用量。
3.“禁塑”還需堵疏結合
記者從福清市環保部門了解到,在“限塑令”剛施行的前幾年,社會呼聲很高,近幾年則漸漸松懈。“限塑令要行之有效地施行,需要工商、質檢、環衛等多部門密切配合,目前,環保部門的著力點在于宣傳倡導市民減少塑料袋使用量。”
對于如何有效“限塑”,市民王先生支了個招。他說,如今,政府如果一味禁止消費者使用塑料袋顯然不太容易,但可以鼓勵人們使用環保袋,比如去超市消費,使用環保袋可享受商品打折,這樣才能減少使用塑料袋。他希望政府能出臺一項惠民措施,在超市和農貿市場設點,免費提供環保袋或其他替代品,從消費者使用環節中有效“限塑”。
“我認為應當提高有償塑料袋的價格,比如一個10元,使用后可將完整的塑料袋原價或打折退還超市。”市民翁平說,這樣一來,既增強消費者使用塑料袋的代價感,又提高塑料袋的回收使用率。
翁平說,“限塑令”施行7年之久,人們對塑料袋的了解僅停留在其有害的層面,但對于其潛在慢性的“白色污染”,缺乏深刻的感受。他希望有關部門要加強“白色污染”的宣傳,引起人們重視,讓大家了解“限塑”帶來的好處,引導人們正確使用塑料制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