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北京舞蹈學院劇場,隨著舒緩的音樂響起,一只接著一只的鳥仔破殼而出,用好奇的眼睛打量著外面的世界……當天,24名身著色彩斑斕服裝的福清娃,憑借著精湛的舞技、扎實的基本功、童趣的表演、深情的演繹,折服了評委和現場觀眾,從全國各省市入圍的175個展演作品中脫穎而出,斬獲全國少兒舞蹈銀獎——“小荷新秀”獎。
2015年7月,福清市文化館第一次組織少兒參加全國最高級別的舞蹈賽事即獲大獎,充分展現了福清市群眾性舞蹈活動的蓬勃開展及不凡的實力。舞蹈《鳥仔》講述的是一群可愛的鳥仔,從破殼而出到跌撞試飛,到長大后展翅飛翔的故事。這,宛若福清市群眾文化活動從單調貧乏到豐富多彩的蛻變歷程。
擦亮文化品牌
2015年7月1日-3日,在福清市文化藝術中心,國際著名合唱指揮大師、匈牙利李斯特音樂學院柯達伊教育研究院教授帕德先生應邀到場,為來自全國各地的合唱藝術愛好者授課。
自2011年福清合唱培訓基地成立以來,福清市每年至少舉辦一期公益培訓活動,已培養出一大批全國合唱指揮藝術人才。
“政府大力支持,群眾積極參與,民間合唱團發展迅猛,所以我們選擇在福清設立全國第二個培訓基地。”中國音樂家協會合唱聯盟主席徐錫宜在福清合唱基地成立揭牌儀式上如是說。
的確,2010年3月,在福清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福清市組建了僑鄉合唱團,并聘請省內音樂專家常年進行指導。作為合唱團具體業務管理和負責單位,福清市文化館更是經常組織合唱團學員訓練、下基層、進學校開展慰問演出。僑鄉合唱團成立當年即在第三屆海峽兩岸合唱節上捧回“銀茉莉”獎,此后多次代表福清市、福州市、福建省,參加全國各級各類合唱賽事、交流活動,屢獲殊榮。扎實的推廣普及工作,掀起了福清市合唱藝術熱潮。福清市各中小學均組建了合唱團,在2014年福清市文化館舉辦的福清市首屆中小學生合唱藝術節上,全市就有85支校園隊參加展演活動,涌現出了近十支規模較大的民間合唱隊伍。2015年,福清市又成立福清市僑鄉少兒合唱團。
如今,福清市的合唱事業快速崛起,已向規模化、品牌化方向發展,合唱藝術也成福清市對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品牌之一。
夯實基本陣地
“雙足跟并緊”“兩腿交換左膝彎右膝直”“注意節奏”……在福清市文化館舞蹈廳,數十名小學員們隨著老師的指令認真地完成著拉丁舞的每一個動作。
這只是福清市文化館利用現有的文化場館及設施,對外開展免費藝術培訓活動的一個剪影。據了解,該館常年開展美術、攝影、聲樂、舞蹈、器樂等各類免費培訓輔導,僅2015年就舉辦了40多期近1200課時,培訓人數達3000多人次,受惠的人群有老、中、青、少各年齡層。
“基本陣地是開展服務群眾服務基層文化工作的必要條件和基礎,也是文化館職工施展才華的舞臺。”福清市文化館館長林琛告訴記者,目前該館在編人員13人,發揮他們各自的特長,除了進行藝術培訓和輔導外,還經常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舉辦各類展覽、講座、培訓,組織并指導群眾文藝創作,收集、整理、研究非物質文化遺產等,普及科學文化知識,開展社會教育,提高群眾文化素質。
同時,該館先后承辦了每兩年一屆共六屆的民間民俗文化節,以“尊重傳統、共享歡樂、構建和諧”為理念,在歷屆民間民俗文化節的基礎上,力求挖掘傳統資源、傳承民俗文化,培育地方文化品牌,推進福清市文化建設。
惠民文化樂萬家
近日,由福清市宣傳部、文體局主辦、福清市文化館民樂團承辦的民樂專場演出在市體育公園舉行。樂手們通過二胡、竹笛、嗩吶等,演奏出一曲曲悅耳動聽的樂曲,營造出一片歡騰的節日氣氛,吸引了周邊眾多市民前來觀看。觀眾們深深地沉浸在動聽的旋律當中,感受著傳統文化魅力。
這是福清市文化館發揮藝術專長,深入基層舉行綜藝演出,大力發展群眾文化的一個縮影。據了解,該館全年文藝下鄉演出多達48場以上,覆蓋全市各鎮街、村居,讓全市群眾共享“文化惠民”帶來的喜悅。如今,“惠民樂萬家”文藝下鄉演出活動已成福清市常態化惠民樂民活動品牌。
“為基層群眾送文化,活躍基層文化生活,隊伍建設是關鍵。”林琛說,除了發揮藝術培訓班成員的才藝、組建各類表演隊伍外,在開展群眾文化活動的實踐中,福清市文化館也逐漸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首先是走出去,深入鄉村、家庭院落,開展文化下鄉和組織輔導家庭文化、民間藝術、業余曲藝團等;其次是請進來,利用文化館的活動陣地,舉辦各種藝術賽事,開展各種門類的藝術培訓,挖掘基層藝術人才,為基層文化活動注入新的活力;此外,福清市文化館充當“橋梁紐帶”,協調組織各個農民業余演出團隊,實行跨鄉跨村異地交流演出,激發基層參與熱情。
近年來,福清市文化館以加強基層文化站建設為切入點,堅持“送文化”與“種文化”相結合,不斷豐富和活躍群眾文化。2010年該館被文化部評為“全國二級文化館”,今年1月又獲評第六屆全國服務農民、服務基層文化建設先進集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