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檗寺“傳燈”:一生要看一次的震撼唯美
www.bjjht.com
2016-03-10 08:33:00? 高晶晶 鐘鷹?來源:福清僑鄉報 我來說兩句

一整年的風雨兼程,365個日子的忙忙碌碌,每逢元宵前后,人們滿懷對新春的期許,紛紛趕往黃檗寺,置身青山綠水間,在佛音的繚繞里,從指尖捻亮一盞盞蓮花燈,如圣潔之花在心靈綻放。
人影交織,燈火搖曳,黃檗寺浸潤在燈火通明處。
僧眾誦經,梵音繞梁,香火裊裊……最初的“光明”還僅跳躍在孩童們清澈的眼里,孩童接過了燈,法師便領著眾人,沿回廊前行,繞過“佛輪長轉”,走過 “心有光明”的心燈陣。爾后,眾人圍立在“佛手托蓮”旁,聆聽法師唱誦,為心燈加持。

燈火熠熠,映照人們安靜祥和的面孔。
每一盞蓮花燈,都代表美好的祈愿。從佛前傳遞到世人手中,從此人們要心手互牽,燈燈相傳,予大千世界以光明。傳燈,照亮了自己,也照亮了他 人,傳遞的是一種讓人勇敢面對逆境的啟示,一種堅韌的精神之火……
暮色漸濃了,一盞燈,一束光,雖無陽光般奪目,但足以驅除黑暗。手捧蓮花燈的人群緩緩涌動著,匯成一條溫暖的燈流,流光溢彩。
燭焰閃閃爍爍, 似乎將人們心中的煩悶、困惑化作青煙升騰到九天之上。

迷失方向的人點起一盞心燈,身處逆境的人點起一盞心燈,生活和順的人亦點起一盞心燈……當眾燈亮起,猶如點亮了生生不息的希望和長長久久的祝福。
“傳燈”民俗源于佛教正月十五僧人觀佛舍利,燃燈敬佛。東漢時期,明帝崇信佛法,聽聞佛教有正月十五日觀佛舍利、燃燈敬佛之法,便下令這一日夜晚在皇宮與寺廟里燃燈敬佛,并令士族庶民全都掛起供佛的明燈。后來,這種佛教禮儀逐漸演變成為盛大的民間節日。
“供燈”、“傳燈”的意義在于燈火的光明可破暗為明,燈燈相傳意喻薪火相傳,讓生命之河源遠流長。



|
-
責任編輯:周麗芬
標簽:福清 社會 傳燈 黃檗寺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 【字號 大 中 小】
相關新聞
相關評論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