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清市首屆《魏氏樂譜》研討會在黃檗文化促進會舉行
www.bjjht.com
2016-03-22 14:04:20? 林秋明?來源:東南網(wǎng)福清頻道 我來說兩句

東南網(wǎng)3月22日福清站訊(本網(wǎng)記者 林秋明)21日,福清市首屆《魏氏樂譜》研討會在黃檗文化促進會舉行,10多位著名專家、學者歡聚一堂,共同研討了《魏氏樂譜》對中日音樂史的貢獻及意義。福清市副市長高雙成,福清市文體局、文聯(lián)、社科聯(lián)、文化館有關(guān)人員及部分新聞記者參加了研討會。

魏之琰(1617-1689年),號雙侯,字爾潛,祖籍福清東瀚鎮(zhèn)陳莊村文林自然村。精通古樂,原為朝廷樂官。崇禎初,魏之琰因時局動蕩,離職避亂,約1644年前后東渡日本。1673年,他奉命到日本京都天皇御苑演奏明朝音樂,引起當時皇宮王族社會的巨大反響。《魏氏樂譜》內(nèi)容有《詩經(jīng)》、《漢樂府》及唐宋詩詞樂譜、歌舞譜、郊廟音樂及佛教音樂等,日本稱為明樂或魏氏樂。經(jīng)由其四世孫魏皓在京都講授傳習,在日本的影響力逐漸擴大。魏皓于1768年整理出版《魏氏樂譜》,當時只收錄50首樂曲。至1877年再版的凌云閣《魏氏樂譜》6卷,則輯錄包括原本50首在內(nèi)的244首樂曲。《魏氏樂譜》的宮調(diào)后被日本學者稱之為“明樂八調(diào)”,有人稱之為日本民間音樂的鼻祖。

1943年,《魏氏樂譜》輾轉(zhuǎn)返回中國以來,深受音樂界、學術(shù)界關(guān)注,研究價值極高。如《關(guān)山月》歌詞為李白所作,曲譜在國內(nèi)早就失傳,《魏氏樂譜》竟有留存,堪稱至寶。有學者稱,《魏氏樂譜》為“一個活著的可歌唱可演奏的內(nèi)蘊豐富的‘明代古董’”;中國古籍整理出版辦公室稱之為“音樂的寶典、活化石”。

魏之琰不只是音樂大師,更是杰出的商人巨賈、愛國人士、慈善者、虔誠的佛教信徒。曾多次捐款擴建日本長崎崇福寺,與隱元禪師交往甚密。

當天,福清黃檗促進會負責人匯報了該會成立以來所做的工作及所取得的成績;魏之琰研究者魏若群介紹了魏之琰的生平事跡及音樂方面的成績。來自安徽、北京、天津、福建、河北等省市的10多名專家學者深入研討了魏之琰對音樂的重大貢獻,表示《魏氏樂譜》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新時期對其深入研究具有很強的積極意義。
|
-
責任編輯:周麗芬
標簽:福清 社會 魏氏樂譜 研討會

-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 【字號 大 中 小】
相關(guān)新聞
相關(guān)評論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