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清的蛤苗年產值達4億元,供應全國90%以上的市場。
福清市海洋與漁業局水技站站長陳茂輝介紹,受今年氣候影響,目前福清地區花蛤的洗苗期提前結束,蛤苗產量減半,價格翻番。
在福清市三山鎮沿海,漁民們駕船在灘涂上進行蛤苗的采收工作。混合著泥沙的蛤苗經過船上機器的清洗后,裝袋被運往閩南、廣西沿海養殖。“這種像米粒一半大小的蛤苗,我們俗稱為白苗,一般采收期為每年的12月到次年清明期間,今年可能是氣候較冷,蛤苗產量銳減。”陳茂輝說,去年1分錢可以買到50粒白苗,而今年1分錢只能買到23粒,雖然價錢翻倍,但蛤苗供不應求。
陳茂輝介紹,廣西、閩南以及福建沿海的養殖戶種下白苗后,到每年五六月份就可收獲中苗,之后中苗就可運到山東、江蘇等北方地區養殖,七八月后,花蛤就可大量上市。

福清市素有“花蛤之鄉”的美稱。福清市三山鎮嘉儒村及其附近灘涂生長的花蛤,因蛤體大且飽滿,得名“嘉儒蛤”。去年,國家質檢總局批準對“嘉儒蛤”實施地理標志產品保護。這是福清市第一個通過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的產品。
2015年,福清市花蛤養殖面積2443公頃,產量逾6萬噸;2015年末到2016年初,福清市花蛤苗產值逾2億元,福清已成為全國規模最大的花蛤墾區土池育苗基地。
除了花蛤,福清市還采取了多個措施,引進養殖新品種,推廣養殖新技術,促進漁業增長。引進紅海蜇池塘養殖新技術,示范推廣面積5.5萬畝,新增產量3000噸,新增產值3000萬元;引進壇紫菜新品種閩豐1號,推廣面積1萬畝,閩豐2號推廣面積1000畝;引進臺灣泥鰍工廠化養殖30畝;引進南美白對蝦工廠化循環水養殖新技術、新工藝,推廣面積500畝;大棚養殖推廣面積2000畝;推廣池塘底部微孔增氧新技術面積3500畝;推廣精養鰻魚場彩鋼板取代傳統薄膜保溫技術,推廣面積100畝;擴大推廣機械化花蛤洗苗機150臺套;推廣新魚藥大連金海灣天然生態活性物質,應用面積500畝;推廣機械化采收壇紫菜面積200畝。
2015年全市水產品生產總產量達42.5309萬噸,同比增長5.77%,其中海水養殖產量29.7799萬噸,淡水產量10.6126萬噸,海洋捕撈產量2.1227萬噸,水產加工品總量26.7094萬噸,同比增長4.3%,產值97.0965億元,同比增長9.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