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福清市玫瑰園小區到裕榮匯購物廣場共19公里。每天,811公交車在這條路上來來往往,10米車廂里經常能聽到乘客的稱贊、問候。這段路上的大小事,更成了許多市民心中的溫馨回憶……
1.生活全在路上
“天天頂著星星走,夜夜踏著月光歸”是公交車司機的生活。每天,他們至少要在方向盤前坐12小時,自從成為公交司機起,他們的青春就都在車上度過。811公交線路共有26個站點,是市區最長的公交線路,來回一趟約1小時,而811路的司機每天至少要跑8趟。一天下來,吃喝拉撒就全在路上。
坐上駕駛座,啟動車輛,張敏就閑不下來了。他雙手握著方向盤,眼觀四方,時刻關注著路況,只能在等待紅綠燈的間隙幾秒或休息時喝上幾口水。
“對于公交司機而言,辛苦不算啥,最難的事就是吃飯和上洗手間。我已養成一天都喝不完一杯水的習慣,只有真正感到渴的事后才喝,潤潤喉就好。”張敏說,車子一旦駛出站,想上廁所就是個麻煩事,如果途中去洗手間,乘客不理解就會引來投訴,不去的話,就得強憋著到末站解決。
為了避免在途中上洗手間,公交司機們通常在始站、末站抓住僅有的幾分鐘時間去一趟,遇到人流高峰期時,去洗手間都要一路小跑。
“腸胃不好的司機,若在途中想解手,就得找沿路店面借用洗手間,但也時常遭到拒絕。”車隊長王其平說。
記者在跟車采訪張敏時發現,早上10點半,車子開到龍山公交站時,來了一位婦女,她提著一個飯盒放在張敏座位旁,寒暄兩句就又下車了。
“這是裕榮匯末尾站調度員的妻子給丈夫送飯了,每天這個時間點,她就在這個站等著,看到811公交來了就趕緊招手,請我們幫忙把午餐交給她丈夫。”張敏說,按時吃飯對公交司機來說是一件奢侈事,司機所有的時間都“綁”在路況上,有時11點多可以吃上飯,有時則要下午1、2點才能吃飯。有的司機自帶午餐,但也都是在車上吃。
中午時分,公交司機李海波趁休息空檔,打開妻子早上給他準備的午餐,埋頭就吃。濃濃飯香充滿車廂,吃飯這段時間是李海波最輕松的時刻,雖然只有短短半小時,但也時常被打斷,有時吃到一半就要出車,只得先放下,等跑到末站,才把剩下的飯吃完。
2.正能量可聽可見
從清晨上崗到夜間收車,公交司機都在跟乘客打交道,雖然枯燥無味,但他們也得打起精神,保證乘客安全。
去年臨近春節的一天,公交司機謝一鳴照常開著811公交車行駛在路上。到了一個停靠點,這時,來了一位老人,吃力提著一大捆東西。謝一鳴仔細一看,發現是一大捆鞭炮,便對大爺說:“鞭炮是違禁品,不能帶上車。”話音剛落,大爺就不高興了,提高聲調對謝一鳴辯解。謝一鳴依舊耐心勸導,哪知大爺更不領情,揚起手扇了謝一鳴一巴掌。謝一鳴挨打后仍然忍痛耐心勸導大爺,這時,車上的其他乘客看不下去了,紛紛前來勸說,這位大爺才作罷,不情愿地下了車。挨了一巴掌的謝一鳴回到座位,又投入工作。
“乘客的安全掌握在我們手上,作為司機,我們有義務為乘客提供安全的乘車環境。”謝一鳴說。
2015年,公交司機李海波開車經過產塘街,突然聽到車上一名女乘客驚呼“我的錢包不見了,剛剛還在,大家快幫我找找。”李海波判定小偷還在車上,立刻調轉車頭,將車開進玉屏派出所,乘客們也積極配合調查,最后幫助女乘客追回了錢包里的鉆石、項鏈、外幣、護照等貴重物品。“乘客遇到困難,我們應該伸出援助之手。”李海波說。
“811路的李師傅、王師傅、張師傅的服務都很好,坐他們的車,我就很安心。”常坐811公交車的陳大媽說,這些司機看到老人、小孩、孕婦,都會耐心等候,從不催促,遇到上車困難的老人,他們還會過來位扶一把,并提醒車上其他乘客讓座。漸漸地,車上的乘客們也習慣了主動讓座,遇到搭錯車的乘客,大家還會耐心講解公交線路和轉乘車次。
“服務乘客,我們沒有特殊的方法和經驗,憑的是熱忱和一顆責任心。”城市文明都被融在811路公交司機們這些樸實無華的話語中。
3.兩張公交名片
“他們是這條線路上的兩張名片。”記者問起811路公交司機,許多乘客都知道老張(張自銀)和小張(張敏),并且贊不絕口。
“師傅,我還是在老地方下車。”乘客張女士提著剛買的菜,熟絡地跟張敏打招呼。張女士說的“老地方”是距離凱景小區公交站50多米的路口。張敏說,張女士每天都會去買菜,日子久了,就有了這個“老地方”,在不影響正常行駛的前提下,會給她行個方便。
40歲出頭的張敏是龍田人,他的駕齡已經15年。這15年都開在811公交車,家很近,但他幾乎沒有假期回龍田陪家人。這些年,許多乘客都變成他的老朋友。每次大家稱贊張敏,他都顯得不好意思。
“文化局有個老干部,對我特別好,等下要是遇到他坐車,他肯定會給我送吃的。”張敏的話剛說完不久,公交車停靠在市華僑影劇院站點,果真,這位老干部帶了一個漢堡給張敏。“小張,早上好!”一句問候,讓整個車廂充滿溫情。
“公交服務是城市文明的一面鏡子,我們老百姓心里都有一把桿秤,師傅們對弱勢群體的關愛,讓我們心里覺得暖和,他們很辛苦,送些小點心,是對他們辛勤勞動的的感謝。”80多歲的林依伯對記者說,張敏服務很熱情,還有一個年長的師傅也姓張,大家都很喜歡。
林依伯說的“老張”,名叫張自銀,50多歲,河南鄲城縣人,開811公交車有8年時間。老張以開車穩當出名,每到一個站點都是緩停緩開,給乘客們足夠的上車時間,遇到老人、小孩、孕婦,老張都會多停一小會。碰上行走不便的老人,老張也會將拉一下手剎,從座上起身,把老人扶上車,等大家都上車穩坐后,才緩緩開車。
“每次看到老張笑瞇瞇的臉,我心里就覺得很舒坦。”市民陳謨根老伯說,他一有空,就來見見老張。前段時間,他還寫了一封表揚信,寄去公交公司。市民們把老張當成親人,聽說老張生病了,就會送來水果鮮花;家里有喜事,也不忘叫上老張;看到老張累了,就會送來一個小點心或一聲問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