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瀚鎮海域一鯊魚擱淺 屬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東南網7月2日福清站訊(見習記者 王晶)今日上午,在福清市東瀚鎮蓮峰海域一頭長達7米多的鯨鯊擱淺海灘,由于長時間脫離海水,現已死亡,鯨鯊遺體已被福清市海洋與漁業局工作人員掩埋。

據當地居民介紹,今天上午發現一頭很大的鯊魚擱淺海灘,便立即報警。當地邊防官兵迅速趕到現場,并通知福清市海洋與漁業局相關人員。邊防官兵與村民試圖將其拽入海中,由于體積過大,并未成功。
?“這么大的鯊魚還是頭一次見,應該有5、6噸重吧!”一位村民告訴記者。當地聞訊而來的村民絡繹不絕,均表示這么大的鯊魚還是第一次見,很多村民紛紛與鯊魚拍照合影。

福清市海洋與漁業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從外形來看,這頭鯊魚應該是鯨鯊,鯨鯊是世界上最大型的鯊魚。據悉,鯨鯊是魚類中的最大者,通常體長在10米左右。最大個體體長達20米,體重10-15噸,為魚類之冠。雖然鯨鯊具有寬大的嘴,但它們主要以小型動植物為食。生活于暖溫性大洋海區的中上層,性情溫和,不攻擊人。
由于天氣太熱,鯊魚尸體不能長時間曝曬在陽光下,福清市海洋與漁業局的工作人員出于衛生防疫和安全的考慮將鯊魚掩埋在就近海灘。據了解,因為死亡的鯊魚因內部蓄積過多腐敗氣體會造成身軀爆裂。鯊魚生前吃的食物,消化后會產生甲烷、氫硫化物以及氨等氣體。死后,內部組織與器官腐敗的速度會加快,細菌擴散的速度也變快,身體的蛋白質分解,產生更多氣體,增加腹部與腸道的壓力,若處置不當,極可能發生爆炸。







就鯨鯊為何會擱淺海灘這一問題,記者詢問了福清市海洋與漁業局的相關工作人員。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鯊魚可能是在追捕魚群的時候游進海灣,當靠近海邊,向著有較大斜坡的海灘發射超聲波時,回聲往往誤差很大,甚至完全接收不到回聲,因此迷失方向,從而釀成喪身之禍。
據了解,鯨鯊幾乎沒有天敵,但是由于人類過度捕撈,數量不斷減少。目前,鯨鯊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二,屬于易危動物。鯨鯊在我國屬于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實施條例》,捕獲鯨鯊后要立即放生,即使死亡,也應當上報有關部門。如果漁民捕獲并販賣鯨鯊,漁民可能將被追究刑事責任。 |
-
責任編輯:林增攀
標簽:福清 社會 鯊魚 擱淺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 【字號 大 中 小】
相關新聞
相關評論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