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清一都玉坑村 房前屋后盡是“黃金甲”
www.bjjht.com 2016-11-15 08:44:48? ?來源:福清僑鄉報 我來說兩句
時下盡管已經進入初冬,可是一都鎮的王坑村還是一派秋高氣爽的氛圍,藍天白云下,房前屋后展現的盡是“黃金甲”——“一都王坑地瓜干”。 翻越東張鎮的“三十六彎”嶺,下坡百多米就是近年靠“一都王坑地瓜干”品牌聞名遐邇的王坑村。記者看到,一排排錯落有致的民房前曬著地瓜干,在艷陽照耀下金光閃閃。 “我們村利用500多畝山地種植紅薯,走出了一條因地制宜的致富路。”王坑村支部書記兼村主任林秀芳樂呵呵地告訴記者,去年村民種植紅薯,年收入最高可達6萬元左右。地處西部山區的王坑村,山地面積少、土地貧瘠、水源奇缺。受到自然條件的制約,大部分年壯的勞力都外出經商、打工,村里只剩下部分老年人,他們的生活主要依靠種植紅薯、加工紅薯片的收入維持生計。然而,傳統的紅薯種植加工產業不僅產量低,而且品質差。為了解決發展瓶頸,增加農民收入,2012年12月11日,在鎮政府重視下,在村干部和發展大戶帶頭的基礎上,王坑村成立了第一家以紅薯種植加工為主的“福清市融祥紅薯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該合作社以王坑村支部書記兼村主任林秀芳為法人代表,經過探索發展,成員從最初的6人擴增至86人,注冊資金從32萬元增加為157萬元。目前,合作社的可耕作面積達532畝,帶動周邊農戶1120戶,輻射到一都、東張兩個鎮。 為了合作社的可持續發展,也為了村民們的既得利益,成立伊始,該合作社就引進種植了50多畝巖薯5號、新枝花、南普陀等優質紅薯品種。在紅薯片加工過程中,村民們原來靠天氣自然晾曬,如突遇天氣變化,紅薯加工成的半成品就容易發霉爛掉,會造成嚴重損失。合作社為了農民增產增收,2013年還修建了紅薯加工場,使紅薯加工擺脫了天氣的制約。優良的地瓜干品相,讓往年市場上每斤零售價7-10元的地瓜干,“穩扎穩打”地在原產地每斤就能穩定賣出15元以上,有效地提升了農產品附加值,增加了農民收入。如今,“一都王坑地瓜干”品牌已經入選為“福清好貨”,產品遠銷英國、日本等海外各國,深受消費者歡迎。 “今后,我們將繼續推進特色農業發展,把融祥紅薯種植專業合作社打造成為更合民意、更顯規模、更具特色、更加規范的農民專業合作社,使之成為引領農民參與市場競爭的現代農業經營組織,成為促進農民增收的重要渠道。”林秀芳說。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2016-11-09 ]福清市一都鎮東山村著力打造歷史文化名村
- [ 2016-09-07 ]福清市領導調研指導一都鎮百日攻堅行動
- [ 2016-09-05 ]福清市一都鎮創建“論壇”博采眾長
- [ 2016-07-18 ]福清市慈善總會撥20萬元支助一都鎮受災果農
- [ 2016-07-05 ]福清一都鎮發展山區生態經濟 萬畝枇杷園煥生機
- [ 2016-07-05 ]走進福清一都鎮重溫紅色記憶 “革命老媽媽”故事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