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務的“福清樣本” 薛建波團隊“日行一善”
www.bjjht.com 2016-12-08 10:40:44? ?來源:福建日報 我來說兩句
福清市醫療義診小分隊到海口鎮為貧困戶義診。 薛建波學雷鋒志愿者服務隊赴福清市一都鎮慰問孤寡、殘障老人。 一個人做一天好事、做一周好事不難,但每天都堅持做就不易了。在福清市,就有這樣一個團隊,一年365天,“日行一善”,風雨無阻。這就是薛建波學雷鋒志愿者服務隊。 在薛建波團隊的感召帶動下,福清城鄉大地涌現出多個各具特色的志愿服務組織和社會愛心團體,包括愛心媽媽幫幫團、“新福清人”安居樂業志愿服務隊、助學助殘志愿者協會……近年來,福清市志愿服務走向常態化,全市成立志愿服務隊169支,注冊志愿者22315人,逐步形成了民間慈善遍地開花、專業志愿服務生根發芽、全社會廣泛參與的全方位、立體化志愿服務網絡。 這些愛心團體和志愿服務,以風雨無阻的堅韌精神、極具公信力的運作機制,溫暖了一個個弱勢群體,溫暖了僑鄉。 一個品牌:薛建波團隊“日行一善” 每天凌晨三四點起床,去市場挑最好的菜肉,6點開始準備酒席,中午12點左右收工。這是福清市龍田鎮鄉村廚師薛建波一天的本職工作。 下午,志愿者薛建波“上線”。14時多出門,到貧困戶家走訪。17時許,回到家里,整理自己的走訪視頻和筆記。晚飯后,登記一天的捐贈明細,一筆不漏,當天發布,一直忙到深夜23時許。 從20歲開始,薛建波將這樣的生活軌跡堅持了18年。 16歲那年發生的一件事,讓“小善”的理念在他心里發芽。那時他在鄉間,以賣燒餅為生。有一天收攤后,他在垃圾堆邊遇到一個餓得奄奄一息的流浪漢。薛建波用一塊熱騰騰的燒餅,救了流浪漢的命。“那時我就想,慈善不一定是捐大錢,只要能幫人,送一個燒餅也是善行。” 20歲,他開始當鄉村廚師,掙錢了,也帶徒弟了。他開始利用走村入戶的便利,每到一處就探訪、幫助當地最需要受助的家庭。“有時早上才拿到工資,沒焐熱就給了貧困戶。” 最開始,連徒弟們都不看好:“師傅你這樣很傻,給一次兩次錢,能解決什么問題?”然而,水滴石穿,行勝于言。在薛建波的持續幫助下,有人因為得到“救命錢”,從瀕死中被拉回;有人在天災后堅強站起,建起新屋。 “日行一善”,風雨無阻,薛建波堅持了下來。徒弟們感動了加入進來,親友們加入進來,原先“看熱鬧”的、聽說了薛建波事跡的人也紛紛加入進來……2009年,薛建波正式建立學雷鋒志愿者服務隊,目前,常駐志愿者已達1300多人。大家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僅2015年,就募集到300多萬元善款,幫扶了700多個困難家庭。 薛建波團隊建立了一個“日行一善”微信群,每天發布受助者信息和志愿活動安排。不管人數多少,“日行一善”的腳步不停息,以12月的幾日為例:1日,赴江鏡鎮玉侖村走訪慰問施老人;2日,赴江鏡鎮玉桂村走訪慰問郭老人;3日,赴三山鎮澤岐村走訪慰問薛家;4日,赴沙埔鎮四寶村走訪慰問陳家;5日,赴海口鎮岑兜村走訪慰問林家…… 一種效應:志愿服務補位政府工作 薛建波“日行一善”,成為一種品牌、一種感召,猶如星星之火,掀起愛心燎原。 何坤華就是被感召而來的。他常年在云南昆明做倉儲生意,偶然回到家鄉聽說了薛建波的事跡,毅然決定加入進來。“如果在云南,我就捐錢給團隊,回到福清,除了繼續捐錢,我還堅持參加走訪幫助困難戶等活動。”今年11月5日從云南返鄉至今,一個多月時間,薛建波團隊“日行一善”活動,何坤華每天都去參加,一場不落。 據不完全統計,何坤華在助學、助困、助老、助殘等項目捐款已達150萬余元。這幾年,他共資助了15名困難大學生,幫他們圓了大學夢,但很多受助的學子還不知道這位“愛心叔叔”長什么樣。 受到感召的不僅是一個個人,更是一個個團隊。愛心媽媽幫幫團就是其中之一,她在福清已成為一個響亮品牌。 福清是著名僑鄉,敢闖敢拼的福清哥在世界各地不斷創造奇跡的同時,也伴隨著“留守兒童”的問題:3萬多名孩子的學習問題、心理問題、安全問題、失足現象、營養健康等較為突出。 2013年,在三山鎮坑邊村,當地婦代會主任翁淡英牽頭建起了愛心媽媽幫幫團,組織村里的干部、婦女,針對特殊家庭孩子心理缺乏關愛、感情缺乏寄托、學習缺乏幫助的問題,一對一幫扶。 坑邊村有個孩子叫小安,8歲了還沒上小學,翁淡英得知情況后,立即聯系了坑邊小學校長說明情況,讓小安免費上了學。看到小安家又臟又亂,愛心媽媽們幫小安一家整理衛生,給他們姐弟換上新衣,為他們找回了久違的笑容。 這些愛心媽媽們為孩子們找活動場所,輔導作業,做飯,洗衣,還經常把孩子們聚在一起開展活動,讓他們感受到大家庭的溫暖。緣此,村里特殊家庭孩子“心有人愛、身有人護、難有人幫”。愛心媽媽幫幫團如今已有40多人,成員包括村干部、教師、理發師、家庭婦女等。她們還為特殊兒童募集資金近2萬元,幫扶困難兒童20多人。 像愛心媽媽幫幫團這樣的團隊,在福清還有很多,包括衛計義診、文化文藝、司法普法等領域的多支志愿服務隊。“這些愛心團隊集聚起民間力量,發揮了‘觸角’作用,對黨委政府工作進行有益補充,共同把服務群眾特別是困難、弱勢群體的工作做好。”福清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委文明辦主任陳秋華說。 一種機制:透明公正運作保障公信力 “12月4日,捐款明細:薛建波夫婦278.83元,林文雄120元,郭進輝夫婦100元,陳秀芳20元,孫蓮花5元……共計3000元。幫助沙埔鎮四寶村先天性心臟病小兒陳林,收款人:陳林母親;見證人:毛延雄,電話:182********。” 像這樣細致的捐款明細、幫扶動向,薛建波團隊每天都會在兩個微信群里公布,一個是團隊微信群,一個是福清市慈善總會微信群。可以想見工作量之大。“我們是愛心傳遞人,必須做到公平、公正、公開。如果沒有公信力,就不要也不能做這樣的愛心傳遞人。”薛建波說。 薛建波學雷鋒志愿者服務隊正式成立后,捐款賬戶掛靠在福清市慈善總會,接受監管。每天,團隊的每一筆捐款以及去向都有專人登記,一式四份,由福清市民政局、文明辦、慈善總會以及團隊各存一份,存檔備查。微信興起后,他們又堅持每天在微信群同步公布。 “做慈善,最怕不透明。一旦信任崩塌,對社會造成的傷害將是巨大的。”福清市慈善總會會長俞兆坤說,志愿服務的發展,一定要建立透明的機制。 除了高效透明,互聯網+還解決了以往志愿服務的幾大瓶頸,如:志愿組織、志愿者、服務對象三方信息不對稱等問題。對此,福清市依托“志愿云”服務綜合管理系統,志愿服務組織可在上面發布招募信息,志愿者可以“對號入座”,需要志愿服務的市民也可發布求助信息。此外,志愿者完成志愿活動后,系統會將其計入日常積分,有助于引導志愿服務的常態化,防止“一陣風”“一窩蜂”。志愿者找不到服務項目,服務項目找不到志愿者的情況大大改善。 截至目前,福清市“志愿云”系統實名登記1519人、60支隊伍,共發布60個項目。“這個系統我們還在探索運作中,希望不斷總結經驗,完善之后,讓它成為提升福清志愿服務的助推器。”陳秋華說。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2016-11-23 ]福清:巾幗志愿服務 助力治污攻堅
- [ 2016-11-07 ]福清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之志愿服務篇
- [ 2016-03-07 ]“3·5”學雷鋒志愿服務活動在福清正式啟動
- [ 2015-10-23 ]福清志愿服務驛站便民服務 提升城市文明形象
- [ 2015-07-25 ]福清開展志愿服務活動 宣傳黃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