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進行DSA造影
東南網5月21日福清站報道 見習記者 張雅楠
如今“三高”問題普遍,心腦血管疾病高發。近年來,中國城鄉居民心血管病發病率和死亡率遠高于腫瘤和其他類型疾病,且始終呈現快速增長趨勢。據2017年“中國心血管健康指數”顯示,當下中國有2.9億人患有不同程度的心血管疾病,每年約350萬人死于此類病,平均不到10秒就有1人死亡。
以心梗為例,近年來的發病率快速增長,加之不夠完善的醫療條件更是使得突發此病的患者無法得到及時救治。“過去福清市醫院沒有相應的技術和設備,發生這樣的病例就要盡快送往福州的大醫院,病情難免耽誤,甚至危及生命。”福清市醫院胸痛中心醫療總監、心血管內科主任陳平介紹道,“突發心梗的情況下,就是要搶時間,時間就是心肌,時間就是生命。隨著時間延誤,壞死的心肌就越嚴重,救治的獲益就越少。”
作為福清市醫療戰線的領頭羊,福清市醫院于2017年5月10日引進目前國內最先進的DSA設備技術,并在福建醫科大學附屬協和醫院專家團隊的幫助下成立了介入導管室。此舉改變了福清人民碰到“急性心肌梗死”就往福州跑的歷史。
什么是DSA?據介紹,DSA是一種先進的數字化血管造影技術,為觀察血管病變、血管狹窄的定位測量、診斷及介入治療提供真實、立體的圖像,能夠使急性期病情危重、不能外送的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得到及時的救治,最大限度地縮短早期救治時間,提高救治成功率。
據了解,一年來,福清市醫院心血管內科接受DSA造影和介入診療技術治療的病例為447例,經皮冠脈血管成形術278例,急診介入手術130例。剛成立一周年便能取得如此成績,已是不容易,但陳平并不滿意,“我們還要做得更好。”
據介紹,胸痛患者出現癥狀到完成球囊擴張、血管疏通的時間,被稱為“總缺血時間”。據統計,“總缺血時間”每延長30分鐘,一年死亡率增加7.5%。所以必須讓胸痛患者從出現癥狀到球囊開通的時間越短越好。
為進一步縮短“總缺血時間”,福清市醫院采取了多種措施。一是在院內開通綠色通道,急診胸痛患者送到福清市醫院不僅可以快速開展診斷治療,還特意對病情緊急、無親屬陪同的特殊患者開通先治療、后交費的綠色通道,切實將搶救生命放在第一位;二是福清市醫院胸痛中心與120建立緊密合作機制,包括簽署聯合救治計劃、培訓機制等合作協議,并對120人員逐步開展針對急性胸痛的急救常識、高危患者的識別、ACS救治及心肺復蘇等的培訓;還與120共同制定從胸痛呼救直到將患者轉送至胸痛中心的急救預案、流程圖以及聯絡機制,并進行聯合演練。
在采訪的過程中,一起發生在本月的病例引起記者注意。該病例的患者為男性,61歲,因飲酒過度導致胸痛半小時。
“當晚10:57,120接到急救電話并趕赴現場,11:01確診為急性前壁心梗,11:26完成搶救,11:38福清市醫院導管室激活,11:52患者到達診室,12:00開始穿刺,12:23球囊擴張、血管疏通。總缺血時間是86分鐘。”這是記者在這份“特殊病歷”上看到的。
據陳平介紹,這份“特殊病歷”是胸痛中心與120合作中的一個項目,詳細記錄了患者從救護車首次醫療接觸到完成診療的時間表。“為了對聯合轉診機制進行不斷改進,我們對每位急性胸痛患者建立從救護車首次醫療接觸到完成整個診療過程的時間記錄,并分析每個病例的時間管理。”陳平表示,記者所見的這份“特殊病歷”記錄的時間雖然已經非常緊湊,但仍有某些個環節略有遲緩。對于此,他們團隊還會詳細分析該問題,并將結果在胸痛中心病例分析會中加以總結改進。
根據研究表示,診療緩解胸痛病患有個“黃金120分鐘”定律,即在出現胸痛癥狀后,最好在120分鐘內實現血管疏通。記者了解到,福清市醫院胸痛中心不斷改進機制,加強與120合作,盡力縮短胸痛患者“總缺血時間”,目前接到的病例從進入醫院開始到球囊開通基本都能控制在90分鐘內。
從無到有,從有到優。福清市醫院對DSA心血管介入診療技術的引用和應用仍在不斷延伸和擴展,胸痛病癥急救的水平也越來越高。但隨著福清市及周邊越來越多胸痛患者選擇更近的福清市醫院開展治療,也對福清市醫院提出了更高要求。陳平指出,目前他們遇到的最大困難是人才短缺。他表示,目前科室里能做DSA介入診療的包括他自己只有2個人,還有1位正在接受專業培訓學習。為此,他們每一臺手術都要親自上陣,工作量巨大。“目前急需相關專業人才補充,才能更進一步擴大科室診療力量,為更多的患者服務。”陳平表示。
對于未來的發展,陳平提出,將要更全面地發展DSA技術應用,開展包括先天性心臟病以及心律失常射頻消融等介入治療,這將是福清市廣大患者的福音。
小貼士:
哪些人容易出現胸痛癥狀:過度勞累,情緒激動或劇烈運動,受到寒冷刺激,飽餐,過度進食油膩食物等。
如何確認胸痛癥狀:在胸骨下段,持續壓迫樣悶痛,一般疼痛超過半小時,不能自行緩解,有大汗淋漓。
記者提醒廣大市民,如果出現以上癥狀,請立即撥打120急救電話,積極配合急救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