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行福清支行員工經常上門與養殖戶交流,了解他們的需求
鰻魚,素有“水中人參”之稱。自1979年第一家鰻魚養殖場落戶福清上逕南灣村開始,歷經40年的發展變革,福清已成為全國最大的鰻魚養殖基地。據統計,2017年,福清市全市水產品總產值達48.45萬噸,其中鰻魚產值占全市水產品總產值的80%,鰻魚養殖也成為了福清特色的支柱產業。
農行“快農貸”,正以金融“活水”幫助福清鰻魚養殖戶解決資金問題,加速福清鰻魚等特色產業的發展。
又好又快“快農貸”農戶村官齊點贊
“沒想過到銀行貸款會這么方便!”福清漁溪鎮下里村鰻魚養殖戶林先生告訴記者,他養鰻多年,目前養殖規模近30畝,這一兩年由于鰻魚行情不錯,養殖鰻魚利潤挺可觀的,他想再擴大規模,但絞盡腦汁也無法籌措資金。
“沒想到,農行工作人員主動上門,送來了金融‘活水’!”林先生高興地說,在確認了他符合“快農貸”準入條件后,為了能讓他早點收到資金,農行人員加班加點查征信、受理、審批、簽約放款,每個環節都不耽擱。3天后,林先生就辦好手續收到貸款資金,讓他欣喜之余也不禁為農行的服務效率點贊。目前,林先生用申請下來的30萬元擴建的鰻魚養殖池已砌池搭棚,馬上要建好了。
據悉,自去年年底開始農行福清支行就大力推廣“金穗快農貸”產品,除了通過支行網點、各鄉鎮村兩委、農資經銷點等渠道加大業務宣傳外,農行工作人員還分片包干,走村入戶,逐戶開展營銷。
“農行的貸款資金發放到位很快,雖然前期的溝通調研工作很繁重,但我們村委會不遺余力地支持?!睗O溪鎮下里村總支書記鄭道明對農行支持地方產業發展給予了充分肯定。
1.4億元“快農貸” 加速福清特色產業發展
據了解,除了鰻魚養殖,依山傍水的福清市還是全國最大的花蛤育苗、南美白對蝦養殖基地,已形成從苗種、養殖,到加工以及飼料、病害防治配套的完整產業鏈。另外像枇杷等種植業,在福清已形成產、供、銷一條龍的產業鏈。
以往,福清養殖戶、農戶受可抵押物品少、找擔保人難等融資難題困擾,一般通過自籌或是民間借貸的形式獲得資金,但利息較高,有些養殖戶也試過傳統的貸款業務,可申貸材料多、放貸流程長經常令他們望而卻步。如今,快農貸為他們解決了難題。
據悉,為服務福清市特色產業規?;?、產業化發展,農行福清支行將“金穗快農貸”確立為戰略性業務,并結合當地實際,以網點為“主陣地”,選取人脈廣、能力強、作風正的客戶經理組建專營團隊。同時,該行還通過海洋漁業局、農業局以及當地鄉鎮干部推薦,篩選出信用環境好、民風純樸、有特色產業支撐的村,讓專營團隊走村入戶,深入田間地頭、與種植戶養殖戶傾心交談,了解農戶實際信貸需求。
截至目前,該行已推出了“鰻魚快農貸”“對蝦快農貸”“枇杷快農貸”等“快農貸”產品,貸款金額最高可達30萬元。通過將農戶征信記錄、經營行為等數據及實地調查結果導入系統,授信額度由系統自動審核、審批,無需資產抵押,貸款年利率在5.655%左右。截至7月末,農行福清支行共發放快農貸897戶,貸款金額1.4億元。
農行福清支行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該行將依托“金穗快農貸”業務,繼續做深做透原有特色產業。同時該行還儲備了新的項目,比如花蛤養殖、鄉村振興帶頭人等“快農貸”產品,并持續加大對當地主要農業行業優質客戶的貸款覆蓋面;通過白名單的采集導入,有效拓寬“三農”服務的區域、產業和模式。想農戶之所想,急農戶之所需,通過產品創新及優質的服務,更貼近農戶的需求,這就是農行福清支行“服務三農”的初心。
(編輯:王靜 陳力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