硋灶村文化大院上演“春晚大戲”
文化是衡量社會文明程度和人民生活質量的顯著標志。
近年來,為了構建強大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保障群眾基本文化權益,更好地滿足他們多方面、多層次、多樣性的精神文化需求,從城市到鄉(xiāng)村,從海邊到山溝,福清市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建設了一大批文化場所,有效促進了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邁上新臺階,實現(xiàn)新跨越。 ?? 市級文化場館成績斐然
福清市市級文化場館建設成績顯著。市文化館、圖書館、科技館、檔案館、體育館、博物館等,已成為融城地標性建筑物。不少大型文體活動在里面上演或開展。
市文化館屬福清市“兩館一中心”建筑群中一部分,是全市群眾文化藝術活動中心。曾獲評全國“服務農民、服務基層文化建設”先進集體,并晉升國家一級館行列。該館每年都組織市僑鄉(xiāng)藝術團開展“惠民樂萬家”下鄉(xiāng)巡演活動,備受好評。
“我們的節(jié)日”是福清市倡導的一項群眾性主題活動,以經典誦讀、節(jié)日民俗、文化娛樂和體育健身活動為主要內容,通過傳統(tǒng)節(jié)日和現(xiàn)代節(jié)日,引導人們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傳統(tǒng)。市文化館積極對接上級部門或專業(yè)機構,引進高質量的高雅藝術進行展演,讓群眾在家門口就可以感受到高雅藝術的魅力。此外,該館每年還舉辦多期公益性文化藝術輔導活動,開設了聲樂、舞蹈、表演、器樂、美術、書法、武術等多個門類的培訓,讓群眾樂享公共文化“福利”。
一年一度的“鬧元宵·看民俗”福清市民間民俗文化節(jié)以“傳承·創(chuàng)新·發(fā)展”為主題,通過固態(tài)板塊、動態(tài)表演、拓展板塊等三大類,充分展現(xiàn)福清市傳統(tǒng)文化資源,培育地方文化品牌,至今已舉辦9屆。市文化館積極組織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宣傳和展示,實施了“大手拉小手”工程,已在8所學校成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示范點,培育了一大批非遺傳承生力軍。
市圖書館屬福清市小“三館”地標性建筑群中一部分,建筑面積12256平方米,藏書50萬余冊,電子圖書6萬冊,自建了福清地方文獻數(shù)據(jù)庫,館內擁有設施完善的閱覽區(qū)、展覽廳、報告廳、休閑區(qū)、自修室等,并配置觸摸屏導讀系統(tǒng)和閱報系統(tǒng)、電子書借閱機、朗讀亭、圖書消毒機、自助借還書機、24小時自助圖書館等,全年365天免費向市民開放。
作為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福清支中心,該館還管理著全市491個基層服務點,與鎮(zhèn)街圖書室建立總分館制,對全市24家鎮(zhèn)街圖書室、438家農家書屋進行業(yè)務指導。館內定期舉辦公益性講座、展覽、培訓、讀書活動等各類主題活動,還針對各類型讀者,打造了“玉融書香大講壇”“福核講壇”“故事媽媽”“妙趣手工”等活動品牌,得到社會的廣泛好評。為了進一步推動福清市“書香玉融”的氛圍,該館開展了豐富多彩的讀者活動,包括各類文化藝術類展覽、閱讀與學習講座、高科技數(shù)字資源體驗、世界經典電影展播、暑期“21天閱讀”、創(chuàng)客課堂、科學知識小學堂等,年參加人數(shù)達上萬人次。
鎮(zhèn)街綜合文化站各具特色
近幾年,福清市24個鎮(zhèn)街都設立了綜合文化站,它們已成為福清市公共文化建設的生力軍,也成為展示鄉(xiāng)村文化靚麗的風景線。
最突出的當屬新厝鎮(zhèn)綜合文化站和鏡洋鎮(zhèn)綜合文化站。
新厝鎮(zhèn)綜合文化站位于硋灶村文化大院內,2014年被評為國家一級文化站,曾榮獲原文化部授予的“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xiāng)”稱號。該文化站室外建有標準籃球場、羽毛球場、健身路徑、地擲球場、演出舞臺等,室內設有圖書閱覽室、非遺展示室、書畫室、器樂室、健身室、棋牌室、電子閱覽室、資源共享室、培訓室等,成為集文藝交流、社區(qū)教育、文化宣教、文體娛樂、信息共享為一體的農村文體活動主陣地。該站常年舉辦少兒書法、器樂、舞蹈培訓班,深受群眾歡迎。海族舞、瑞獸舞、伡鼓舞等經常在這里演練,并在省、福州市取得榮譽。去年,中國廣播藝術團馮鞏等表演藝術家到硋灶村文化大院內獻演,引起熱烈反響。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該村的鄉(xiāng)風鄉(xiāng)賢館,分為市、鎮(zhèn)、村三級,展示了福清、新厝、江兜數(shù)十位鄉(xiāng)賢事跡,將鄉(xiāng)賢崇文重教、崇德向善、崇廉尚潔、勤政務實的風俗展示了出來。鄉(xiāng)風館第一間以家庭為單位,陳列部分家族的優(yōu)良家訓。第二間展示“翁氏十二扇屏”、光賢書畫院書畫作品,展示文明鄉(xiāng)風。鄉(xiāng)賢館、鄉(xiāng)風館已被評為福清市農村思想文化宣傳教育基地、家風家訓教育基地、廉政教育基地、移風易俗教育基地。
鏡洋鎮(zhèn)綜合文化站在原鏡洋中心幼兒園基礎上修建而成,總投入100余萬元,占地面積1700平方米,其中室內面積500平方米。文化站每周開放時間不少于42小時,堅持錯時開放制度,全年開放天數(shù)超過300天。文化站內設文體活動室、展覽室、書畫室、教育培訓室、電子閱覽室、多功能展覽室等6個功能室,室外建有門球場、羽毛球場。自投入運行以來,經過不斷地完善提升,現(xiàn)在已經成為了該鎮(zhèn)集群眾文化、娛樂、體育、健身和農技普及為一體的農村文化中心。鏡洋鎮(zhèn)依托文化站開展各類文體活動、培訓講座,定期組織讀書閱讀活動、書畫展覽等。此外,還經常性組織志愿者服務隊開展各項公益活動,不斷提高公務文化服務水平。該展設立鄉(xiāng)賢文化篇,展示著名畫家石齊、黃迪杞等藝術成就,專門設立了黃迪杞藝術館,展示其各個時期的代表作。民俗特色篇展示該鎮(zhèn)最具地方特色、影響最為廣泛民間活動的非遺項目——宗鶴拳。宗鶴拳由一代宗師方世培所創(chuàng),至今已有150年歷史?!白邡Q拳是鏡洋的文化名片,2008年還入選了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我們一直通過福清、福州市民俗文化節(jié)和海峽兩岸(福清)宗鶴拳武術文化節(jié)等活動平臺積極宣傳推介,促進文化交流,讓宗鶴拳走出福建,走向全國。”宗鶴拳的后世弟子遍布閩、臺、兩廣、港澳及東南亞、日本、美國等地,人數(shù)逾百萬。如今,這項拳術正在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文化遺產篇展示該鎮(zhèn)豐富的人文資源,包括大化山風景區(qū)、磨石村仙井巖、門榕等風景名勝,并對磨石村黃家大院、波蘭古民居、琯口村人瑞坊、波蘭村葉相橋等人文景觀進行修繕和保護。
村文體中心落地開花
福清市各行政村幾乎都設立了不同形式的文化平臺,有的依托祠堂,有的依托老人活動中心。它們在新農村建設及鄉(xiāng)村公共文化建設的地位不可替代。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陽下街道溪頭村文體中心和龍?zhí)镦?zhèn)樹下村文體中心。
溪頭村文體中心與享有“福建臺灣村”美譽的洪寬工業(yè)村和國家級福清臺灣農民創(chuàng)業(yè)園核心區(qū)融為一體,建筑面積1200平方米,內設教育培訓室、圖書閱覽室、乒乓球室、棋牌室、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室和健身活動室等,室外設有路徑公園、激情廣場、洪寬影劇院、燈光籃球場等。近年來,溪頭村兩委以當?shù)靥厣幕癁檩d體,積極為村民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如每年定期舉辦“洪寬杯”“更生杯”籃球賽,舉行“道德講堂”、星級文明戶評選活動。還投入大量資金建設文化長廊、激情文化廣場等。該村古厝眾多,村兩委充分利用這些資源進行歷史文化展示。“三對排”是著名僑領林文鏡的祖居,該村在古厝及其附近建設了長約百米的歷史文化長廊,展示民俗文化及文明鄉(xiāng)風。還重點打造林文鏡幫助家鄉(xiāng)脫貧致富全過程的“華僑力量展示館”。
樹下村文體中心總投資280萬元,內有圖書館、閱覽室、電子閱覽室、棋牌室、影視室、室內健身室,外有950平方米運動廣場、48米的文化長廊、80平方米的健身場地。文體中心下設廣場舞隊、十番隊、太極拳隊、道德宣傳演講隊等,經常利用周末或節(jié)假日開展各種文體活動。每當夜幕降臨,廣場燈火通明,本村和附近村莊的村民前來跳廣場舞、鬼步舞,打太極拳等,其樂融融。每年自編自演的中秋和春節(jié)晚會,讓村民一飽眼福。文化長廊總投資25萬元,是該村宣傳各種文化,教導村民遵紀守法的重要場所。村祠堂每年演出超過50場次,為村民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文化展示廳展示了福清傳統(tǒng)文化、儒家文化、科普文化,大大提升了全村的公共文化服務水平。
文化發(fā)展依靠百姓,文化成果惠及百姓。隨著福清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不斷完善,越來越多的群眾享受到公共文化設施現(xiàn)代化和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帶來的便利,充分感受到了公共文化之光的溫暖。如今,廣袤的玉融大地,每時每刻都有文化氣息撲面而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