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溪碧波蕩漾。
一棟棟小洋樓鱗次櫛比、錯落有致,房前屋后綠樹蔥蔥,綠草茵茵,與墻面的水墨畫相互映襯,清新別致;溪流從村中蜿蜒穿過,河水清澈,魚蝦成群,白鷺翩飛;公園綠樹成蔭,鳥語花香……前日,記者走進福清市城頭鎮首溪村,映入眼簾的是一幅美麗鄉村畫面。
近年來,首溪村以“黨建引領、鄉賢補位”為思路,凝聚鄉賢力量,推進美麗鄉村建設。通過黨建引領,鄉賢積極出資出力,成立鄉賢促進會,支持家鄉建設,助力鄉村振興。
村容村貌大變樣
首溪是流經村中的一條溪流,從山上流淌而下,穿村而過,河水碧波蕩漾,清澈見底,河岸是鵝卵石鋪成的漫步道,兩側黃花魁花開正艷,花香四溢。走在其中,看著緩緩流水,聞著花香,聽著鳥鳴,心曠神怡。
而在前些年,首溪可不是這番景象。首溪村黨支部書記陳云明告訴記者,首溪曾遭受過養豬場污染,后來養豬場雖經拆除,但未經整治,溪水渾濁不堪,惡臭難聞,村民生活受到影響。2016年,首溪村開展美麗鄉村建設工作,其中一個重點項目就是對首溪進行整治,經過清淤、修建河岸護坡,首溪水質逐漸改善。
陳云明說,結合美麗鄉村建設,村委會還對村莊的衛生環境進行整治,并進行補植綠化,村容村貌得到改善。在鎮村黨員干部引導下,包括旅居國外的華僑、在外經商的企業家、退休干部等鄉賢回鄉,看到家鄉的變化,對家鄉建設充滿信心,紛紛捐資支持家鄉建設,推動村莊環境衛生整治、綠化提升、修建公園、飲水工程改造,值得一提的是,鄉賢捐資進一步提升首溪水環境和周邊景觀,讓首溪溪水變得更美更清澈。
如今的首溪村村容村貌已大變樣,成為福清遠近聞名的美麗鄉村。
文明新風撲面來
講公平,揚正氣,敢直言,正風氣。好傳統,要發揚,紅白事,不排場……在首溪村村委會墻面上,一則村規民約三字經引人注目。
“為方便村民記憶,推進移風易俗工作,我們自創了村規民約三字經。”陳云明說,原來村里婚喪喜慶分發香煙、大操大辦、鋪張浪費現象嚴重,為制止這種惡習陋習,去年底,首溪村推行移風易俗工作,倡導樹立文明新風。
在城頭鎮和首溪村黨員干部的宣傳和勸導下,鄉賢帶頭移風易俗,婚喪喜慶辦酒席桌數嚴格遵照村規民約。有了鄉賢的帶頭作用,加上紅白理事會的引導,文明勸導隊的宣傳,經過一年移風易俗工作的持續開展,首溪村社會風氣隨之好轉,新辦簡辦婚喪喜慶蔚然成風,鋪張浪費現象沒了,捐資做公益多了起來。
“鄉賢將簡辦婚喪喜慶的錢省下來用作公益慈善。”陳云明說,鄉賢捐資除用于建設家鄉外,還成立教育基金會,獎勵考入高中、大學的學生,兩年來,已發放助學金近10萬元。
由城頭鎮牽頭,首溪村還評選出傳承好家風的“最美家庭”,為移風易俗起到了模范作用。隨著移風易俗持續深入,首溪村樹立文明新風,獲評福州市移風易俗示范村、福清市文明村。
老有所依樂融融
在首溪村幸福院,村中的老人過起了幸福生活。幸福院坐落于首溪旁,門口便是公園,依山傍水,綠樹環繞,環境清幽。幸福院內基礎配套設施一應俱全,設有公共休息室、健身房、廚房、餐廳、閱覽室、棋牌室。老人們正聚在公共休息室內,有說有笑,其樂融融。
“在幸福院很快樂。”村民陳依伯說,孩子在外做生意,他一個人在家無聊,喜歡來幸福院和伙伴們一起看電視,聊天說話,不會感到孤單。而且幸福院提供一日三餐,飯菜豐富可口,老人們都感到滿足幸福。
陳云明告訴記者,目前幸福院的配套設施越來越完善,今年得益于鄉賢捐款,幸福院募集到18萬元,用于補貼老人的伙食費。
“引導更多鄉賢回歸,助推鄉村振興。”陳云明介紹,今年9月29日,首溪村鄉賢促進會正式在首溪村幸福院掛牌成立,是福清首家在民政局登記注冊的鄉賢促進會,成員包括企業界人士、華僑、教授教師、村兩委退休干部等,他們將繼續在公益事業、扶殘助困、獎教助學、推動鄉風文明等方面出資出力、進言獻策,支援家鄉建設。
未來,首溪村在鄉村振興之路上還有更長遠的打算。陳云明表示,接下來,首溪村將因地制宜,利用林地、山地優勢,規劃打造休閑旅游觀光項目,實現鄉村振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