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清新聞網-福清僑鄉報12月21日訊(記者:林明)開放發展對福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改革開放以來,福清以獲批全國首批綜合改革試點縣市為契機,推出“五大服務中心”“七個一”服務外商制度等創新舉措,促進了一大批僑資、外資、臺資企業落地,經濟發展突飛猛進,創造了福清速度和福清效益。2017年,福清經濟發展實現“十百千萬”突破,縣域經濟實力和縣域科學發展指標分別居全省第3位、第4位,2018年,福清躍居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市第19位。
吸收僑資引鳳筑巢
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春風,1986年,林紹良、林文鏡兩位僑領決定帶領海外鄉親,與家鄉政府聯手在元洪路西段建設開發區,命名為“融僑開發區”。
1987年11月,福清融僑開發區成立,這是全國第一個也是唯一帶“僑”字號的國家級開發區,是福清改革開放的橋頭堡……
在最初的10年間,第一代“融僑人”采取自我配套、自我完善、“引鳳筑巢”的措施,甩開膀子,真抓實干,各項基礎設施不斷完善。
1992年,融僑開發區成功獲批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迎來了蓬勃發展的春天,規劃面積擴大到10平方公里。1997年,隨著冠捷電子(福建)有限公司、福耀玻璃工業有限公司等一批高新技術企業的發展和壯大,融僑開發區成為福清乃至福州、福建的重要經濟增長點和外向型經濟的重要基地。2006年,開發區又規劃建設光電科技園,一期引進捷星顯示科技等20多個高科技項目入駐,成為開發區新的經濟增長點。在經濟下行壓力下,融僑開發區引進了投資300億元的京東方8.5代面板項目,為開發區注入新的“血液”,為實現千億產業園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30年砥礪前行,融僑開發區各項軟硬條件日臻完善,吸引了國內外客商紛至沓來。2018年前三季度,該區完成規上工業產值691.4億元,預計全年可完成規上工業產值915億元,千億產業園指日可待。
30載歲月交替,融僑開發區逐步形成了如今的電子信息、汽車部件、光學三大產業。
開放永遠是融僑開發區血液里永不停歇的因子。乘著改革開放的東風,融僑開發區又朝著實現“兩個千億”目標(即千億產業園和雙千億產業園)奮進。第一階段,力爭2019年園區規上工業產值過千億,打造福清市首個千億產業園;第二階段,從2020年開始,爭取再用3年時間,到2022年實現電子信息產業產值超千億、整個園區產值達到兩千億的雙千億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