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清江陰鎮下壟村著力激發基層黨建新活力
?
福清新聞網-福清僑鄉報2月26日訊(記者:滕端欽)在福清市江陰鎮下壟村壟潭公園,潭水清澈見底,屋宇樓臺倒映其中,隨波蕩漾。環繞水潭的是上下兩行交叉錯落的大理石圍欄和走道,各類鮮花點綴其間。公園盡頭處的運動健身器材場地和籃球場,成了村民飯后玩樂、閑聊的好去處。而在公園兩旁人家的圍墻上,裝飾有各種生動活潑的關于“善、愛”主題的古語和古畫墻體彩繪,提升了公園的整體文化格調。
這個革命老村發生的巨變,得益于下壟村新一屆兩委班子積極作為。“抗日戰爭時期,革命烈士何胥陶曾在下壟村建立江陰游擊大隊,為革命和抗戰勝利作出了積極貢獻……由此,紅色文化根植于下壟村的發展血脈中,生生不息、綿延至今。”下壟村村書記林嬌說,借助紅色文化的力量,創新構建“三紅+四心”黨建工作機制,著力激發基層黨建新活力。
驅動“紅色引擎”,充分吸引凝聚和發展壯大“紅色力量”;培育“紅色頭雁”,帶領群眾緊緊跟黨走;注重將政治可靠、能力出眾、品質優良、群眾信得過的鄉賢達士吸收到村級班子中,不斷優化村級組織結構。下壟村村級換屆選舉后,現村兩委班子5人,其中女性成員2名,實行村主干“一肩挑”。同時,招錄1名村務員、1名大學生村官充實村級組織。堅持“黨建引領,鄉賢補位”,下壟村成立了鄉賢促進會,現有成員54名,涵蓋商界、華僑、農民等各類群體,切實提升村級組織整體戰斗力。
建設“紅色陣地”,筑勞基層戰斗堡壘。下壟村對村委樓進行了提升改造,實現“紅色上墻,文化落地”;加強便民服務中心建設,將涉及群眾日常辦事的計生、國土等部門40余種表格的規范填法公示上墻,為群眾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務;規范江陰鎮黨校下壟村教學點建設,使其成為團結引領群眾的政治中心、宣傳教育群眾的文化中心、聯系服務群眾的便民中心。通過在村委樓前建設“紅色文化長廊”,將村內龍潭公園打造成“紅色休閑文化公園”等,以漫畫、俗語等群眾看得懂、愿意看的墻繪、海報形式,充分挖掘紅色文化資源,將紅色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日常生活,讓優秀紅色傳統文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上墻,讓群眾耳濡目染,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傳承革命意志。同時,實施黨員積分制、黨員勤廉雙述,使廣大黨員肩上有責、爭先有標、行為有尺、考核有據,激活“紅色細胞”,進一步規范了黨員管理和黨的組織生活,切實喚醒黨員黨性意識,積極主動參與“三會一課”、移風易俗、鄉村振興等各項活動和工作實踐。
下壟村村黨員干部堅持常態化入戶走訪,以掃黑除惡、平安三率入戶宣傳、節日慰問等活動為契機,深入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全面了解民情民意。他們將走訪任務細化、量化,落實到每個村民小組,分解到每名黨員肩上,做到“村不漏組、組不漏戶、戶不漏人”。成立以支部為核心,治保主任、村民小組長、黨員代表為主體的調解組織,吸納各行業鄉賢以及善做群眾關系的婦女群眾等共同參與社會矛盾糾紛調解,形成人人都是信訪調解員的共治氛圍。成立村黨員、巾幗志愿者服務隊,由黨員志愿者帶頭常態化開展巡更保平安工作,為全村村民營造出平安祥和的社會環境。如今在下壟村,在巾幗志愿者的帶動下,志愿者的家人及其他村民積極參與建設村級各項事業。成立鄉賢促進會,激活了鄉賢資源,凝聚了鄉賢智慧,匯集了鄉賢力量,促進了家鄉各項公益事業建設發展,已形成奉獻正能量的風氣。
“下壟村現在還要做的就是進一步完善農村各類管線管網和其他基礎設施建設,以及不斷美化綠化村莊,激勵村民共同投入到美麗鄉村建設上來,做到風景美,村風民風更美。”村主干說道。 |
-
責任編輯:陳嘉明
標簽:福清 江陰 黨建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 【字號 大 中 小】
相關新聞
相關評論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