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張鎮雙溪村(東南網福清站記者 黎臻懋 攝)
東南網3月18日福清站報道 記者 王正夏
入春以來,東張鎮雙溪村里的數十畝油菜花燦爛盛開,層層疊疊的金黃環抱著古樸鄉村民居,到處呈現出一派生機勃勃的美好景象。
雙溪村,一個革命老區基點村,因油菜花而出名,有著“福清小婺源”的美譽。據統計,雙溪村共200余戶人家、800多口人。由于地處東張鎮西北角落500多米的深山里,村莊常住人口不過近百,且多是花甲、古稀老人。再加上路彎、坡陡等交通因素,一年的時光里,它多被世人遺忘。
村民打理自家的田地(東南網福清站 供圖)
慢時光:養殖耕種 人人安居樂業
金黃梯田縱橫交錯,臺階小路穿村而過,古樸民厝錯落有致……走進雙溪村,濃郁的田園風情撲面而來。駐足感受,這里沒有城市的嘈雜,少了時間的追趕,就連人與人之間的隔閡與疏離仿佛都蕩然無存。
“我們村空氣清新、風景優美,十分宜居。在這里,村民們從事著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農業耕作,民風淳樸,節奏舒緩,每個人的幸福感、獲得感都非常強。”東張鎮雙溪村主任余國輝手指油菜花田,笑道,在鎮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當地村民有常年種植油菜花、地瓜的習慣。每逢春季,油菜花遍布村莊,吸引成群結隊的蜜蜂在此安家落戶、采花釀蜜,村子里的養蜂行業也由此應運而生;四月,花季結束,村民們開始收割油菜花籽榨油,然后重新在地里種植地瓜,等待豐收。
提及村內的地瓜產業,村道旁的余“依伯”顯得有點激動。“我們村的地瓜片十分暢銷,很多人想吃都沒地方買呢。”余“依伯”表示,雙溪村內土壤肥沃、山泉甘甜,種出來的地瓜又大又好。收成后,村民將地瓜切片,然后用陽光自然曬干。“這樣生產出的地瓜片可比機器制作的香甜的多。”余“依伯”說。
和許多傳統村落一樣,雙溪村內沒有太多商業元素,就連普通的小賣鋪都很難找到。余國輝說,由于交通不便,村民們便在自家的房前屋后種植瓜果蔬菜、養殖土雞土鴨,以滿足日常的飲食需求。同時,為了保護自然生態環境,村兩委還倡導村民減少使用有機肥、及時清理雞鴨糞便,提倡綠色生活。
雙溪村計劃建造公園(東南網福清站記者 黎臻懋 攝)
快發展:修路建園 村莊煥發“新顏”
除了環境優美宜居外,生態文明是美麗鄉村建設中的另一顯著標志。
2018年,雙溪村被列為美麗鄉村重點建設村,并將村莊的工作重心側重于生活污水治理、開展廁所革命(含全面清理旱廁)、制定長效工作機制等方面。
“短短一年來,雙溪村的變化可真不小。其中,最令全村人興奮的還是我們村的道路擴寬工程。”余國輝笑著感慨道,原先,由村內通往村外的道路不足3米寬,僅容一輛轎車通行。逢年過節碰上車輛通行高峰,來往村民總叫苦連連。為有效解決村民的出行難題,2018年,村兩委投入9萬余,將道路擴寬至5.5米,為村民的順暢出行提供有力保障。
此外,在衛生治理方面,雙溪村還實行門前“三包”(包衛生、包秩序、包綠化)、日常“三清”(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政策,保證垃圾入池,庭院潔凈。同時,該村還掀起“廁所革命”,對村莊的旱廁進行全面清理,建造農戶無害化廁所8所。放眼當下,該村村委大樓的翻新工作、游樂場的建設工作等也在積極推進中……
“現在,我們要趕在‘清明’之前將生命公園建好。如此一來,村民便可及時將長輩的骨灰移入,在‘清明’到來之際前往生命公園掃墓,寄托哀思。”在余國輝眼中,他始終相信,項目一個個推進,工作一項項落實,不久后,雙溪村肯定會展現出新的風貌。
雙溪村的地瓜干(東南網福清站 供圖)
雙溪村新建的亭子(東南網福清站記者 黎臻懋 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