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清市漁溪鎮中心衛生院方劍鋒:責任心,醫者之魂
看診中(漁溪中心衛生院 供圖)
在上個世紀90年代的農村,因農藥中毒送衛生院急救的病例并不在少數。“這種急救,它涉及的并不是單一的學科,而是涵蓋內外、心肺、腸胃等多學科,需要對患者進行綜合治療。”漁溪鎮中心衛生院內科主任方劍鋒告訴記者,農藥中毒因其病情嚴重、時間緊急等特殊性,對衛生院的整體診治實力都是考驗,同樣帶動著各科室和人員技能的提升和推動設備和器材的升級。
“當時大家都投入到這項搶救工作中,連續干了幾天幾夜。”二十多年過去了,當年剛剛從福建醫學院(今為福建醫科大學)臨床醫學畢業的年輕醫生方劍鋒,如今已成為漁溪鎮中心衛生院內科主任,由初出茅廬成為領隊一方。他告訴記者,從他手上轉危為安的病患,這么多年來已記不清到底有多少了,但談論起1994年的這起案例的情景,他仍舊記憶猶新,十分振奮。
方劍鋒解釋道,因為阿托品的用量極難掌握,使用不當很容易引起阿托品中毒,所以每隔幾分鐘便需要查看病人的各項指征,再進行綜合判斷。如此,對醫生的專業學識、細心耐心、應急能力都極具考驗,“責任心一定要強,在救治中要十分嚴謹,不然很容易出錯”。時至今日,也就是這份“責任”,一直引導著方劍鋒,伴隨著他成長,無論是待己,還是待人。 在方劍鋒看來,治病救人,除了成功將人拉回鬼門關的喜悅外,更有作為“白衣天使”的職業榮譽感、責任感在其中。“我這個人,他們(同事和下屬)都說脾氣很急,一臉的嚴肅。”方劍鋒表示,實際上并不是這樣,“治病救人這個事情是爭分奪秒的,我向來要求得會比較嚴一些。這個是不能馬虎的。”
責任,方劍鋒稱之為“醫者之魂”。因為,它不僅是對醫務人員、醫療機構最基本的要求,更是推動保持前進發展的不竭動力。
|
-
責任編輯:陳瑜輝
標簽:福清 漁溪 醫院 醫生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 【字號 大 中 小】
相關新聞
相關評論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