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清市文化館:打通公共文化服務“最后一公里”
?
福清新聞網-福清僑鄉報5月29日訊(記者:林秋明)福清市文化館作為福清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文化服務平臺示范點,主動承擔起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努力打通公共文化服務“最后一公里”。
群眾性演出常態化
作為省文聯評定的“福建省特色文藝示范基地”、中宣部評定的第六屆“全國服務農民、服務基層文化建設”先進集體,以及國家“一級文化館”,福清市文化館不斷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打造文化培育基地。館內目前配套有排練廳、器樂室、舞蹈廳、多功能排練廳、琴房、非遺展廳、道德模范展示廳、電子閱覽室等多個功能室,每周免費向公眾開放。每年都組織開展“文化惠民”三大系列活動:組織福清僑鄉藝術團文藝小分隊下鄉,開展每年20多場“文化惠民樂萬家”文藝下鄉巡演;組織優秀民間劇團開展每年20多場“閩劇展演”活動;積極對接上級部門或專業院隊,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以高雅藝術走進大眾為宗旨,引進每年10多場高質量高水平的藝術演出,讓老百姓在家門口就可以感受到高雅藝術的魅力。
“非遺”傳承生動活潑
福清市文化館加強“非遺”宣傳保護工作,在館內設立了福清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廳,免費向公眾開放。廳內展示了各級非遺項目實物、文字、圖片資料,生動再現了福清市豐富的非遺項目。同時,每年利用傳統節日“元宵節”,組織開展“鬧元宵·看民俗”民間民俗文化節,將“非遺”活化。在每年的國家遺產日期間,開展“文化遺產日”專題宣傳活動,在福清市區人流密集地段,組織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圖片展等活動。實施“大手拉小手”工程,已陸續開展了25場“民俗文化進校園”活動。對全市48個非遺項目的保護單位進行揭牌,在8所學校成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示范點,培育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的生力軍。
公益培訓形成品牌
公共文化服務講求公益當先。福清市文化館經常邀請藝術名家、院校專職教師等舉辦公益性藝術講座,進一步提升了市民的文化品位。該館還組織成立了文化惠民鄉村業余講師團,深入田間地頭,加強農村優秀傳統文化宣傳和教育活動;開展文化志愿者行動,招募10支近200名具有一定文化藝術才能的志愿者,開展公益性文藝演出、講座、培訓、文藝宣講等,推動文化志愿服務常態化、規范化、制度化;舉辦12期公益性文化藝術輔導培訓活動,涵蓋聲樂、舞蹈、表演、器樂、美術、書法、武術等多個門類,并對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實行優先錄取。同時,組織鎮街文化站負責人、村(社區)文化協管員開展基層文化工作培訓。近年人,福清市公益文化培訓受益人數達千余人。 |
-
責任編輯:陳嘉明
標簽:福清 文化 服務 發展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 【字號 大 中 小】
相關新聞
相關評論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