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基層醫院胸痛中心建設暨CPC示范單位參訪會議在福清市醫院召開。(東南網福清站記者 袁琳敬 攝)
東南網7月13日福清站訊(記者 袁琳敬)今日上午,福建省基層醫院胸痛中心建設暨CPC示范單位參訪會議在福清市醫院順利召開。晉江市醫院、石獅市醫院、建陽市第一醫院等11家福建省基層縣市醫院的代表到訪。福清市醫院院長高子安及醫務科、護理部、辦公室等多個科室負責人參會,會議由福清市醫院副院長王欽棋主持。
會上,高子安先向與會人員簡單介紹了福清市醫院整體建設情況,隨后由王欽棋就該院胸痛中心建設作匯報。據介紹,福清市醫院胸痛中心建設開始于2018年3月,成立了以心內科、CCU、急診科、導管室為核心,多學科協作的胸痛診療團隊,由院長高子安任主任委員,副院長王欽棋任胸痛中心行政總監,心血管內科主任陳平任胸痛中心醫療總監。通過不斷加強軟硬件建設,提高醫療服務水平,改變了當地群眾碰到“急性心肌梗死”就往福州送的歷史,受到了當地胸痛患者的歡迎。2019年3月,福清市醫院胸痛中心順利通過中國胸痛中心認證,成為全國2019年第一批通過國家胸痛中心認證醫院,也是福建省第一家縣級醫院標準版胸痛中心和福州地區醫療機構第三家標準版胸痛中心。截至目前,已成功救治260多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救治成功率達100%。
隨后,福清市醫院胸痛中心醫療總監、心血管內科主任陳平,急診科主任張小華,泉州市第一醫院心血管內科副主任陳天寶等分別就《胸痛中心建設分享流程圖制作技巧及制度解讀》《胸痛中心建設分享如何打造核心科室無縫銜接》《胸痛中心明察暗訪暨現場核查注意事項》等主題進行講解授課。
會議結束后,全體參會人員到福清市醫院急診科、導管室、心內科等進行參訪,實地了解醫院建設情況。
會議現場(東南網福清站記者 袁琳敬 攝)
本次會議旨在建立科學的急性心血管疾病區域協同網絡醫療救治體系,最大限度的縮短早期救治時間,提高急性心血管救治的成功率,從而有效降低患者病死率、致殘率,以及疾病的醫療負擔。幫助基層醫院胸痛中心的建設,以切實提升縣級醫療機構的急性胸痛救治能力和心血管介入診療能力,形成以縣級醫療機構為基礎的胸痛區域協同救治網絡。
據悉,胸痛中心建設的核心是縮短救治時間。為此,福清市醫院心內科醫生不分晝夜,24小時待命,接到手術電話后,白天20分鐘內(晚上30分鐘內)必須到達導管室。并為胸痛患者開通綠色通道,建立了胸痛專用診室,預留胸痛專用床位。以及在院內、院外、急診科設立了醒目的胸痛中心標識,包括“先救治、后收費”“胸痛患者優先”等。醫院還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制定了胸痛時間管理表及醫院胸痛救治流程,組織心內科、急診科醫師進行學習。還組織了救治胸痛患者的培訓活動,受訓人員上至院級領導,下至安保、電梯員、司機及保潔人員,全院全員參與。
為縮短胸痛患者心肌肌鈣蛋白的檢測時間,福清市醫院購置了床旁快速檢測設備,將檢驗關鍵指標獲取時間控制在20分鐘內。還引進了用于搶救重癥心梗病人的主動脈球囊反搏儀器、目前最清晰的檢測血管內情況的血管內超聲儀器、用于診斷低中危胸痛的運動平板心電圖以及用于診斷急性主動脈夾層和肺動脈栓塞的冠狀動脈CT增強掃描等。以及開展床邊心臟彩超,大大方便了急危重患者的救治。

福清市醫院院長高子安講話(東南網福清站記者 袁琳敬 攝)
院前急救是急性胸痛診治的前沿陣地。為此,福清市心內科牽頭建立了福清市胸痛中心微信交流群,加強與基層醫院醫生的交流,幫助基層醫院醫生診斷胸痛患者心電圖,對患者病情做出準確判斷。醫院心內科專家在微信群上可第一時間看到患者信息,還省去了入院后再會診這一環節,大大節約了時間。
針對院外發病患者,福清市醫院與福清市緊急救援調度指揮中心簽訂了合作協議,并對院前急救人員進行了培訓。通過此平臺,可實現院前急救和院內搶救的無縫銜接,做到患者未到,信息先到,協同救治,胸痛中心專家可以根據患者情況給予專業指導。為讓邊遠山區、海島患者得到及時救治,醫院同金匯通用航空有限公司簽約直升機救援協議,助力胸痛中心建設。在加入福建省胸痛中心聯盟后,與福建醫科大學附屬協和醫院心內科建立協作關系,共同推進福建省胸痛中心建設,造福心血管疾病患者。
此外,福清市醫院與120中心及多家醫院建立合作關系,福清市第二醫院、福清市第三醫院、高山中心衛生院、漁溪中心衛生院、海口中心衛生院等5家醫院和衛生院先成為胸痛中心網絡醫院。后續還增加了江陰衛生院等7家胸痛中心網絡醫院。胸痛中心定期組織網絡醫院進行培訓、演練,以實現對急性心肌梗死等重癥胸痛患者的快速轉運。
今后,福清市醫院胸痛中心將持續改進,發揮區域優勢,加強合作,助力基層胸痛中心的建設,進一步梳理規范流程,力促胸痛中心更好、更快發展,以更高的專業水平、更優的服務質量,為胸痛患者的健康保駕護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