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海“做文章”生活奔小康——沙埔鎮牛峰村的致富路
www.bjjht.com 2020-07-15 08:48:13? ?來源:福清新聞網 我來說兩句
福清新聞網7月14日訊(記者:高晶晶)住小別墅,開小轎車,閑來無事時,就到房屋前后養花弄草,與鄰居閑話家常……這種愜意的田園生活在沙埔鎮牛峰村已變成了現實。近年來,牛峰村的鄉村小路被寬闊的水泥路取代,一幢幢別墅錯落有致,屋前有塘,塘前有花,村道綠意盎然,公廁、文化長廊等基礎設施應有盡有。 “村里大部分的小別墅是村民搞養殖賺來的錢修建的。”牛峰村村干部說,這幾年,村民的腰包鼓了,鄉村顏值也提高了。 牛峰村是個三面臨海的漁村,近年來,村民利用得天獨厚的臨海優勢發家致富,發展殖海帶、紫菜、鮑魚、海蠣等多種養殖,資源豐富的大海養育了一代又一代牛峰村人。 每年的五、六月份,是沙埔鎮牛峰村的海帶豐收季。在村里,房前屋后、山野路邊隨處可見晾曬著海帶,空氣中彌漫著特有的海帶氣味。不時還有滿載著鮮海帶的貨車往來穿梭,和路邊晾曬海帶的村民交織成一幅優美的勞作圖景。 為了每天能收割更多海帶,養殖戶經常凌晨3時出海,村民將海帶從海上收割回來,經由碼頭上的吊臂將鮮海帶吊放到貨車上。收獲的鮮海帶,除了一部分直接賣給海帶加工廠外,大部分村民會選擇晾曬后,將干海帶賣給收購商。晾曬干海帶雖然辛苦,但收入高。“晾曬海帶是個力氣活,還要天氣賞臉。”養殖戶楊永俞養殖了50畝海帶,今年產量達到21萬斤左右。他告訴記者,剛收上來的鮮海帶,一條重量就達數十公斤。 牛峰村外的興化灣海域水質好,鹽度適中,海水營養豐富,利于海帶生長。從80年代,牛峰村的村民就利用起當地優越的海洋資源養殖海帶發家致富。近幾年來,隨著養殖技術和機械化水平的提高,牛峰村的海帶養殖已日漸規模化,全村100多個養殖戶的海帶養殖規模達到近5000畝,每畝產值約3500元,并催生了海帶加工業,海帶產業的發展步伐也越邁越大,成為當地海洋經濟的支柱產業之一。 雖然忙碌的海帶收割季節過了,但海帶加工廠里仍舊是一派忙碌景象(如右圖),村民忙著給鹽漬好的海帶切片、切絲、打結、裁花……完善的生產線是海帶廠老板楊天琋在20年前從山東學習帶回來的。如今,他的海帶廠規模不斷擴大,加工好的海帶銷往江西、泉州等地,一年銷售可達到3000噸,銷售額達400多萬。2010年,楊天琋家蓋起了新房,買了新車,日子過得一天比一天好。 像楊天琋這樣的海帶加工廠,沙埔鎮還有幾家,這不僅方便了養殖戶就近銷售鮮海帶,還帶動了牛峰村剩余勞動力的就業。在經營海帶加工之前,楊天琋作為中間商帶領著村里幾位小商販做海帶銷售,賺點差價。楊天琋說。“那時大家一天只能賺個30-40元,海帶加工廠營業后,他就開始帶著村里剩余勞動力來廠子里就業,增加村民收入,一天能賺約200元。” 記者在牛頭尾碼頭外不遠處看到一處5.4畝的鮑魚排,這是牛峰村30多戶鮑魚養殖戶并聯而成的一處養殖區域,這樣的鮑魚排在海面上還有幾處。養殖戶楊運勇告訴記者,并聯養殖不進可以減少成本,還能抵抗臺風等自然災害。今年8月,楊運勇還要組織村里的養殖戶一起到山東去選鮑魚苗。他告訴記者,好的鮑魚苗有利于養殖,養成后還能賣個好價錢。 楊運勇說,牛峰村的鮑魚養殖從父輩就已經開始,那時候養的鮑魚個頭質地不好,銷售也自然不好,要是遇上赤潮、水污染、臺風等,時常血本無歸。這幾年,養殖戶吸收了父輩的養殖經驗,不斷總結經驗,許多養殖戶成為鮑魚養殖的致富能手。 近年來,牛峰村養殖鮑魚年產量約500萬粒,產品遠銷日本、韓國,年產值約0.35億元。養殖鮑魚成為了牛峰村民的“搖錢樹”。牛峰村民們正用自己的勤勞雙手,經營著現代化海產品養殖、加工……把日子越過越紅火。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06-23] 沙埔鎮禁毒宣傳進校園
- [06-02] 沙埔鎮牛峰村海帶豐收季 漁民采收忙
- [04-17] 沙埔鎮舉行春季學期復學防疫演練
- [04-08] 福清市沙埔鎮開展安全生產大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