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龍”騰飛》:彰顯建設者的精神力量
2020-12-30 09:09:00? ?來源:福州新聞網 責任編輯:張碧芳 我來說兩句 |
2020年9月4日,“華龍一號”全球首堆開始裝料。新華社發(張濤攝) 【國家重器】 王敬東、朱向軍共同創作的《“華龍”騰飛》(中國原子能出版社2020年9月出版),從世界大國博弈的時代高度,清晰梳理了中國核工業艱難前行的歷史,全面反映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核電事業不斷發展壯大、走向世界的現實,把中國核電發展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緊緊聯系在一起,熱情謳歌了中國核電人的精神境界。 作品圍繞著具有世界先進水平、完全具有中國自主知識產權的三代核電站“華龍一號”的設計建造展開描寫,把筆觸深入到核電這個極其復雜的超大工程的內部,一點一滴揭開核電那層厚厚的面紗,清晰地揭示出國家重器改變國家命運、造福人民的重要作用,揭示了中國“核電夢”的豐富內涵。作品首先要面對的是大多數對中國核電仍一無所知,甚至對和平利用核能還帶有懷疑憂慮的讀者。所以講“華龍一號”得先講安全性。作家顯然理解讀者的潛在心情,在描寫“華龍一號”在福建福清落地建設時突出了一些細節。在福島事件之前,中國就在布局“華龍一號”,追求的是最高安全標準,形象的說法就是“抗大飛機撞擊”。事實上,福清核電站一號到四號機組建成后,臺灣花蓮海面發生6.7級大地震,處在地震海域附近的興化灣畔的福清核電站,安然無恙。這個細節,就把讀者關于安全性的疑慮消除了。 《“華龍”騰飛》的寫作,常常要面對大量的有關核電核能的專業術語和專業表述。作者盡最大努力通俗化,排除許多的閱讀障礙,使作品易懂可讀,使主題鮮明清晰:那就是通過寫中國核電事業的發展,突出自力更生、艱苦奮斗。 通過對“華龍一號”總設計師邢繼的深入采訪,《“華龍”騰飛》動情地描述了“龍華一號”當初在沒有充足資金的條件下,夾縫中求生,頑強堅持研發的困難,度過艱難時期的情景。要從無到有,建造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第三代核電站,困難難以想象。把這個攻堅克難、探索創新的過程真實生動通俗地講述出來,深化了作品的思想主題。作品鮮明地突出一個觀點,那就是大國博弈需要發展中國自己的核電,開發國際市場需要發展中國自己的核電,中國重裝備“走出去”更需要發展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核電。事實證明,“華龍一號”的路子走對了。 《“華龍”騰飛》重點講述了“華龍一號”走入“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辟國際市場,經受國際市場檢驗的故事。“華龍一號”不僅在國家能源中發揮重要作用,也成了中國占領國際市場的國家品牌。作品描寫中國核電深化改革,組建國家團隊,助力核電“走出去”,描寫了“華龍一號”在巴基斯坦突出的品牌效應和良好的信譽。巴基斯坦雖然很早就有核電站,但現在他們更加信任中國的核電技術,主要引進中國的“華龍一號”。事實上,“走出去”也很艱難。“華龍一號”在巴鐵的穩步建造,為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深度合作積累了寶貴經驗,探索了一條可靠可行的路子。 《“華龍”騰飛》塑造了一大批中國核電人的形象。作品突出邢繼性格中堅持科學真理不屈服、不妥協的思想品格,寫出他的身上蘊含著堅定的國家意識。在巴基斯坦恰希瑪工地探路清場的老專家陳曝之,一輩子都和核電工程建設打交道,有“核電工程活字典”之稱。他擔任了恰希瑪核電站首任現場總經理,處理了許多隱患,得到了巴方的尊重和高度評價。擔任調試和試運行的總經理范永富,年過花甲還前往恰希瑪核電站反應堆第一線。他帶領調試人員不僅要面對龐大復雜的調試工作,還要面對西方一些勢力常常滲進來為難。但他們堅持下來了,保證了核電站調試和試運行的成功。作品還寫出了許多中國核電建設者在惡劣條件下忘我工作的生動事跡,其中一些真實細節讀來令人心酸惆悵。如休假回來的丈夫,回到家里一聲不吭,拼命干家務,用這種方法表示對家人的內疚。然而,單位一聲令下,他們立刻上路,奔赴艱苦的建設現場。 “華龍一號”騰飛的年代,正是中國社會急劇變化的時代,也是傳統價值觀道德觀人生觀遭受考驗的時代。社會上一度流行消費主義、享樂主義、金錢至上等。這時,中國的核電人仍然堅守在崗位上,艱苦拼搏,為了這個國家,為了這個民族。這一比較,就把中國核電人的精神和境界彰顯出來了。這個國家因為有了他們,才有國家的重器重裝,才有國家安全的保證。可以說,中國核電人也是我們國家的脊梁,國家的力量,國家的英雄。 (作者:張陵,系作家出版社原總編輯) 《光明日報》(2020年12月30日14版) |
相關閱讀:
- [11-30] “華龍一號”全球首堆并網成功標志著我國正式進入核電技術先進國家行列
- [10-29] 金秋十月 福清市各中小學校田徑運動會相繼拉帷
- [10-22] 我國自主三代核電“華龍一號”全球首堆首次達到臨界狀態
- [09-07] 華龍一號全球首堆福清核電5號機組開始裝料標志著該機組進入主系統帶核調試階段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新出網證(閩)字12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