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厝鎮鄉村振興展開新畫卷
2021-04-07 14:40:57? ?來源:福清新聞網 責任編輯:張碧芳 我來說兩句 |
福清新聞網4月7日訊(記者 陳嵐 陳川 通訊員 陳少慧) 灘涂灣畔上早起的海鮮養殖戶撒下第一波飼料,稻田里轟鳴的農機忙著修整溝渠,龍眼樹下種植戶正在熟練地整枝修剪……一幅幅鄉村振興的新畫卷,在新厝鎮鄉村田野上徐徐鋪開。 近年來,新厝鎮立足實際,以“促改革,調結構,興水利,創品牌,增動能”為抓手,探索農業產業振興之路,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讓廣大農民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整合集體資源 匯聚更大合力 “現在的棉亭村,田地不再荒廢,我們的收入多了,簡直是兩全其美!”棉亭村村民小郭的感慨,源于村內土地流轉帶來的成效。 在棉亭村,集中流轉土地達857畝,吸引5家家庭農場進駐,幫助320余人實現在家門口就業,讓村民在家門口享受“租金+種糧補貼+務工收入”三重收益。 把沉睡的土地資源,變成了可以流動的資本。要素的轉變,撬動了更多的資源投入農業經營。 目前,新厝鎮16個村均已完成農村集體產權股份制改革,共開展土地整理、集中流轉土地4424畝,流轉率達51.7%,累計成立6家農村合作社、13家家庭農場。 同時,為壯大村集體經濟,新厝鎮通過黨員帶頭、鄉賢助力、群眾參與的方式,匯聚各方合力,提速鄉村振興。東樓村通過黨員行動隊牽線搭橋,引入“水上發電、水下養殖”的漁光一體化項目,每年為村財增加租金收入99萬元。硋灶村黨支部堅持“陽光招標、公平招標”工作思路,成功將灘涂發包單價從700元/畝提高到1200元/畝,每年為村財增收12.6萬元。東沃村黨支部在包片干部、駐村第一書記等項目領辦黨員的協助下,成功將被侵占多年的58.2畝集體灘涂回收發包,為村財增收9.1萬元。 完善基礎設施 助推農民增收 “現在路寬了,水渠也通了,吃完飯我們還能在田間散散步,心情也舒暢了!”新厝鎮界下村的鄉間小路上,村民黃大爺正帶著自己小孫子飯后遛彎。 據了解,界下——硋灶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于去年1月完工,項目建成后,農業田間灌溉條件和交通條件都得到有效提高。 高標準農田的特點在于集中連片、設施完善、旱澇保收,能夠極大促進農業維穩。近年來,新厝鎮共建設江兜、大澳等高標準農田2200多畝,投資達217萬元;共有種糧大戶11戶,水稻功能區面積3436.43畝。此外,為提高村民收入,新厝鎮還因地制宜輪種各類蔬菜等經濟作物,以東樓村為試點村,引進設施農業,建設溫室大棚,用地規模200畝,種植西紅柿、黃瓜等,產品銷往上海等地,銷售收入達330萬元。 夯實水利基礎是農業發展的必要條件,也是打造和諧宜居家園的重要因素。近年來,新厝鎮把全域綜合治水工作放在突出地位,不斷健全工作機制、壓實工作職責,先后開展棉亭溪河道整治、東方紅水庫左干渠、溪頭亭水庫左干渠的渠系清淤和后坑底水庫除險加固等工程建設,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和農村生態環境。大力實施“湖庫水系連通”工程、“污水零排河”行動,著力打造水清景美的人居環境,并通過末端截污、河道清淤、管網建設等,實現污水資源化利用,解決農田灌溉問題,生動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發展理念。 打造特色品牌 拓寬致富之路 “嘿咻…嘿咻…” 走進江兜村的灘涂養殖基地,記者看到養殖戶正忙碌地用推板來回推平灘涂,做好“蟶林”的定期養護。 江兜村灘涂資源豐富,但一直未能得到充分的開發利用,在村黨總支引領下,拋荒海灘地的生產環境得到改善,養殖技術也得到提升,隨著海蟶種植面積的擴大、蝦苗存活率的提高、跳跳魚的引進,在為養殖戶增加收入的同時,實現村財增收25萬元,海鮮養殖業儼然成為江兜村的主導產業。 目前,像這樣的“一村一品”主導產業如雨后春筍般地在全鎮蓬勃發展,蒜嶺龍眼,鳳跡線面、枇杷……新厝鎮因勢利導,深挖資源稟賦,全面拓寬了村財增收渠道。 為了打開市場,讓更多人了解新厝的美食和農副產品,去年11月,新厝鎮舉辦了首屆新時代文明實踐鄉村文化節,以文化節為載體,大力宣傳和推介新厝的土特產品和民風民俗,展現特色魅力,打響新厝品牌,拓寬了新厝的致富之路。 以農村文化為底色,繪就農業新藍圖,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新厝鎮站立在一條更為開闊的大路上,向著更加燦爛美好的明天穩步前行。 |
相關閱讀:
- [02-19] 新厝鎮傾力打造鄉村記憶館
- [01-21] 新厝鎮大澳村群眾全力支持“美麗鄉村”建設
- [12-07] 新厝鎮開展“國家憲法日”宣傳活動
- [11-27] 新厝鎮蟬聯“全國文明村鎮”榮譽稱號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