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下街道垃圾分類裝上“智慧大腦”
2021-09-14 11:48:27? ?來源:福清新聞網 責任編輯:張碧芳 我來說兩句 |
福清新聞網9月14日訊(記者 薛雅平)“自平臺運行以來,實現生活垃圾全程追蹤溯源、生活垃圾分類清運實時位置顯示、24小時實時監管,還可隨時查看48座垃圾分類屋運行情況,使垃圾分類管理更加便捷、見效。”日前,陽下街道僑銀公司經理常軍對云創智能垃圾分類監管平臺這樣評價。 垃圾分類是“節能降碳綠色發展”的重要一環,陽下街道在推進垃圾分類工作上積極先行先試,引進的云創智能垃圾分類監管平臺7月起正式運營,借助信息化手段,通過前端智能設備搜集垃圾分類“小數字”,后端云平臺計算“大數據”并進行分析,在探索更“智慧”的垃圾分類的同時,持續提升精細化管理水平。 收集垃圾分類“小數字” “姓名:潘某,區域:溪東171-1,易腐垃圾:2.86kg,其他垃圾重量0kg……”9月12日上午,搖鈴車慢慢駛過陽下街道新局村的大街小巷,每到一戶門前,工作人員都會停下車手腳麻利地將村民門前的垃圾桶放上稱重臺,識別二維碼,屏幕上立刻顯示出這戶村民當天投放多少垃圾,分別是什么類型的垃圾,并摁下按鈕拍照留證。這樣簡單的掃一掃、稱一稱、拍一拍,一套流程下來,就直接將每家每戶的生活垃圾分類情況上傳到陽下街道僑銀公司云創智能垃圾分類監管平臺。 據僑銀福建大區市場經理蘇婷介紹,搖鈴車上的稱重設備通過二維碼、GPS、IC卡技術,建立一戶一碼實名制,以智能技術手段實施垃圾分類實時數據收集,做到生活垃圾可溯源,精準查到戶,可對垃圾分類做得不到位的居民實現一對一幫扶引導。 高顏值的垃圾分類屋里,工作人員將從搖鈴車上收集到的垃圾分類投放到對應的垃圾桶里,再將垃圾桶推到智能稱重設備上,沒幾分鐘,就完成了數個廚余垃圾桶、其他垃圾桶的稱重工作,數據同步上傳到了云創智能垃圾分類監管平臺。垃圾分類屋的智能稱重設備內置AI識別,根據所反饋的信息,系統進行相關算法,可以監測每個垃圾分類投放口的相關情況,如哪個分類、重量等。“以前需要垃圾分類員每稱完一個垃圾桶的重量,就要用紙筆記錄下來,再匯總計算,數據不精確,還十分費力。如今,數據實時傳送到垃圾分類智慧云平臺,統計、分析,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能源消耗。”常軍表示。 “大數據”破解難題 通過前端智能設備搜集來的“小數字”,到了后臺便成為垃圾智慧分類的“大數據”。 在陽下街道僑銀公司,42輛搖鈴車上收集到的“小數字”、48座垃圾分類屋(包含1座精品屋)里收集來的“小數字”,都會顯示在一塊深藍色的顯示屏上,顯示屏上還顯示著人員數據統計、設施投放點數據、車輛監管數據、今日垃圾數據統計等,內容豐富,這就是“云創智能垃圾分類監管平臺”。通過互聯網、5G、物聯網,實現了分類用戶、移動終端、運營商、分類設備之間的無縫連接。工作人員只要坐在屏幕前,就能查看各個分類屋屋內、屋外的監控,查看車輛當前位置,精準掌握轄區內每個垃圾分類屋的工作情況、收運車輛的工作動態、監控垃圾分類及收運數據等,工作人員只需用鼠標操作,就能從平臺中調取各個統計數據和分析報告,對每天每月乃至隨意一段時間的收運情況,都了如指掌,使得各類垃圾得到針對性處置,儼然是陽下街道垃圾分類的“智慧大腦”。 源頭不分類、混裝混運是垃圾分類推進的難點。平臺上線運營后,科學高效地對垃圾分類項目進行監管,從而確保垃圾分類準確率,杜絕混裝混運現象,從而更好地推廣垃圾分類。“根據平臺取證與分析,針對源頭分類,我們設置了紅黑榜,在分類屋對分類正確率高的居民和錯誤率高的居民家進行張貼公示,還設置了積分換購,倡導和鼓勵居民低碳生活,提高公眾參與度、配合度。引導居民做好分類投放,我們從搖鈴車到分類屋到清運車,全程智能監管,確保做到分類收集、分類運輸。”蘇婷說,平臺不僅能做到生活垃圾分類全程智能監管,更兼具了“人情味”,考慮到分類屋遍布范圍廣,天氣炎熱,提供GPS定位、SOS緊急求助功能,保障每一個分類屋垃圾分類管理員身體健康。 據介紹,通過云創智能垃圾分類監管平臺,可以統計出每戶、每個村、乃至整個轄區的垃圾量,并計算出廚余垃圾分出量、其他垃圾減量率、垃圾資源化利用程度等,作為判斷生活垃圾分類的“晴雨表”,為后續加強宣傳、跟進執法提供最直觀的數據參考。通過“大數據”分析,也有利于福清市級層面把控全市垃圾生產量,有針對性地制定相關落地政策。目前,平臺仍在不斷優化中,今后將在清運車前后增加攝像頭。 |
相關閱讀:
- [07-16] 陽下街道扎實推進垃圾分類工作
- [07-12] 陽下街道廣場舞匯演獻禮黨的百年華誕
- [05-07] 陽下街道加快推進福清縣委舊址修繕工作
- [04-28] 陽下街道走進紅色史跡地緬懷先烈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新出網證(閩)字12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