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希望的田野上交出種糧興糧的高質量答卷
2022-06-20 11:09:26? ?來源:中國婦女報 責任編輯:張碧芳 我來說兩句 |
在希望的田野上交出種糧興糧的高質量答卷 ——全國婦聯開展“全國巾幗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基地”創建活動側記 日前,全國婦聯辦公廳印發《全國婦聯辦公廳關于創建2022年度“全國巾幗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基地”的通知》,中國婦女報全媒體記者注意到,“聚焦糧食安全”是此次創建活動的重要標準之一。 一直以來,全國婦聯始終高度重視發揮廣大婦女在維護國家糧食安全中的獨特作用。今年年初,全國婦聯辦公廳、農業農村部辦公廳、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辦公室聯合印發通知,部署開展“巾幗興糧節糧”活動,引領廣大婦女為端牢中國飯碗貢獻巾幗力量。去年,在“中國農民豐收節”等重要節點,全國婦聯婦女發展部就以“巾幗科技助農直通車”進鄉村等活動鼓勵廣大農業女科技工作者、女致富帶頭人在以科技創新推動糧食生產中作出貢獻。 據全國婦聯婦女發展部相關工作人員介紹,在去年命名的100個“全國巾幗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基地”中,就有五分之一以糧食生產為主。 科技興糧,增產增收提效益 回鄉創業的幾年里,張潔最熟悉的“伙伴”,是初升的紅日和夜晚的繁星。早上五六點鐘,她就要開車前往上海弘輝種業公司的育種試驗示范基地檢查水稻的生長情況。在稻田中、在實驗室里,張潔和她的團隊一忙就是一整天。 他們的努力,換來的是一個又一個技術上的突破——研發中心已擁有雜交粳稻育種材料1000多份,粳型新不育系30多份,新恢復系16份;通過創新機械化人工授粉,雜交水稻產量提高了30%,制種成本降低25%?!澳壳肮旧a的雜交水稻種子占全市雜交稻種的80%以上。”張潔介紹。 去年,張潔創建的基地被命名為“全國巾幗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基地”,這既是對她帶領團隊研發出多個水稻新品種的肯定,也是對她繼續探索以科技創新推動糧食生產高質量發展的鼓勵。 記者了解到,能夠推廣運用與新時期農業農村發展相適應的農業新品種、新技術、新工藝、新設施,將成為今年創建“全國巾幗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基地”的關鍵標準之一。而這樣的合作社、農業企業,也正在成為科技興糧的“新核心”。 “全國巾幗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基地”——黑龍江慶安縣東禾水稻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每年都會進行水稻新品種的試驗,已成功示范新品種5個。此外,該合作社還建有智能浸種催芽車間、智能立體旋轉育苗車間及29處物聯網監測點,充分依托科技創新的力量,實現年加工水稻能力50萬噸,倉儲能力50萬噸,年銷售額12億元,2014年至2020年,合計為農民分紅7142萬元。 位于湖南益陽市的宏碩生態循環農業科技示范基地,則通過引進專家團隊,開展稻田種植、水產養殖等農機與農藝相結合的科研合作,建設了多功能智慧育秧工廠和數字大米智慧管理體系,形成適合大通湖大米的數字化標準生產模塊,帶動提高全區農戶水稻生產與水產養殖技術水平,提高農業收益。每年,基地為農戶提供代耕、代種、代管、代收、代銷等全程社會化服務面積超5000畝,2020年經營收入為3605萬元。 與之類似的還有黑龍江梨樹縣鳳凰山農機農民專業合作社,以不斷提升的耕種收全程機械化水平,促進糧食增收。據統計,截至2020年,合作社吸收了158名社員,吸納農民工72人,每人年收入可達1萬~3萬元;江西南昌金進果糧油有限公司通過規范種植各個環節,為當地水稻的科學、規范化種植推廣、當地經濟發展產生了良好的推動作用,同時也帶動提高了當地農戶的經濟收入,公司現有農民從業人員固定職工42人,年工資福利總額635萬元;河南??h新枝種植專業合作社則在??h大力發展優質小麥生產,每年推廣種植優質小麥達30多萬畝,發展農戶5236戶,發展合作社、家庭農場和種田大戶88戶,增加經濟收入達4000多萬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直接利用科技創新推動糧食生產外,還有不少“全國巾幗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基地”通過舉辦各類培訓,讓更多農民尤其是農村婦女掌握科技興糧的方法。 如陜西的韓城市金天地現代農業有限責任公司累計提供各類技能培訓21期,受訓人數近3000人,其中女性人數在70%左右;黑龍江泰來縣綠洲雜糧種植專業合作社定期開展農業技術培訓,組織婦女姐妹學習雜糧的種植、生產、加工、包裝等實用技術,每年實訓婦女近300人;江西高安市荷悅優質稻專業合作社則采用“合作社+種田大戶+農戶”“合作社+基地”的辦法引導服務農民種植市場適銷對路的優質稻品種,2020年幫助農戶售糧每畝增收300余元,人均增收2000余元,惠及農戶6100余戶,解決就業400余人,其中女性人數200余人;黑龍江哈爾濱華陽農作物種植專業合作社通過組織農村婦女學習鮮食玉米的生產、加工、包裝等實用技術,發展特色產業,實現脫貧致富,每年實訓婦女近300人;云南德欽縣阿青瑪農產品開發有限公司不斷加大對基地農戶的技術培訓和指導,年均培訓指導不少于4場1500人次。 高效用糧,產業融合提品質 沿著田間小路行走在福建省福清市??阪偟娜A農業園,3000多畝的鹽堿地里種植了臺灣芭樂、火龍果等特色農產品,2000多畝灘涂養殖了海蟶、大蝦等海產養殖品種,還有配套養殖的雞鴨等家禽,通過訂單式生產等方式獲得良好效益…… 記者了解到,2021年,福建三華農業有限公司成功創建為“全國巾幗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基地”。在傳統農(漁)生產的基礎上,該農業園通過合營、合作等方式,引入了臺灣先進的農產品品種及農業發展模式,形成融合一、二、三產業的現代產業體系及綜合性發展新格局。 對此,廣東的龍門縣云鵬雙豐魚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馬莎深有體會。她告訴記者,2018年,公司牽頭創建了龍門縣絲苗米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按照種植、生產、加工、倉儲、物流、銷售、研發、產業融合等全產業鏈條布局思路,重點打造成集聚加工、科研創新、生產示范、休閑旅游研學等綜合功能的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耙劳挟a業園項目,公司又聯合150名村民組建合作社,其中女性成員占55%以上?!瘪R莎說。 在天津,擁有農產品種養銷售、特色自然農耕教育、特色農產品深加工社區銷售體驗、健康廚房管理服務四個板塊的多興莊園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不僅覆蓋了農村一、二、三產業,更在探索板塊之間相互銜接的過程中,為農業結構調整帶來了活力,帶動了周邊3000多農戶從事相關生產、銷售工作。 除此之外,集有機農產品種植、有機農產品加工、有機養殖、有機肥生產為一體的河北企美實業集團有限公司,通過發展有機種植、養殖農場3.2萬余畝,帶領1.31萬余戶父老鄉親通過從事有機種養生產走上了富裕之路;涵蓋綠色種植、鮮品速凍、農產品深加工、健康飲品制造、銷售出口、技術研發領域的吉林涼水灘農牧業有限公司,直接帶動當地農民就業860戶,每戶年均增收6000余元;堅持走現代農業、循環農業、健康農業、助農增收發展思路的重慶清邁農業有限公司,則在水稻種植的基礎上,將產業鏈延伸至糧食加工、農產品展銷等多個領域,實現了農業+工業、農業+旅游業、農業+商業、農業+服務業、農業+教育業等產業的深度融合,為當地村民提供就業崗位120余個,季節性用工累計10萬余人次。 “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是治國安邦的頭等大事,也是實現共同富裕最重要的物質基礎。我們希望通過‘全國巾幗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基地’創建活動,輻射帶動更多婦女分享種糧增值收益,推動糧食興、產業旺、經濟強、農民富,為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做貢獻。”全國婦聯婦女發展部相關工作人員表示。(□中國婦女報全媒體記者 徐旭 □王丹青)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