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國之光榮”到“國家名片” “華龍一號”用自主創新鑄就強國重器
2022-08-04 09:19:41? ?來源:中國網 責任編輯:張碧芳 我來說兩句 |
中國網8月3日訊(記者 吳佳潼)藍天碧海旁,整齊地坐落著一個個“圓胖墩”。它們是核電機組,散發著磅礴的硬核力量,正是這些“強國重器”,推動我國核工業發展走向新紀元。 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高度重視核工業發展,我國核工業建設各項事業加速向前。福建漳州核電2號機組第2臺蒸汽發生器吊裝成功、海南昌江核電3號機組非能動堆腔注水箱模塊二吊裝成功、福建漳州核電廠1、2號機組220kV輔助電源倒送電工作圓滿完成……近日,我國自主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批量化工程喜報連連。 回望中國核工業六十余年發展之路,從篳路藍縷到星光璀璨,從10萬、30萬、60萬到百萬千瓦級壓水堆核電廠,幾代核電人不畏艱險、開拓創新,推動我國核工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由弱變強的轉變和跨越,用自主創新躋身世界核工業強國之列。 中建集團福清核電部分機組。中國網記者 栗衛斌 攝 自主創新鑄就“國家重器” 自主創新是我國核工業發展的不竭動力。“華龍一號”作為中國完全自主設計研發的三代核電技術,已形成完整知識產權和自主標準體系,它的成功讓中國核電打破了國外核電技術的壟斷,在世界核電舞臺挺起中國脊梁,成為靚麗的“國家名片”。 2021年1月30日,“華龍一號”全球首堆中核集團福清核電5號機組投入商業運行,首堆前后耗時68.7個月,形成700余件國內專利,設備國產化率達88%。從此,我國核電技術水平和綜合實力躋身世界第一方陣,成為繼美國、法國、俄羅斯等國家之后真正掌握三代核電技術的國家。2022年3月25日,“華龍一號”示范工程第2臺機組——中核集團福清核電6號機組正式具備商運條件。至此,“華龍一號”示范工程全面建成投運。 作為核電基地,安全性是重中之重。設計之初,“華龍一號”就采用了國際最高安全標準,采用多樣化安全手段,強化核電廠縱深防御。同時,基于成熟的工程實踐與裝備制造業體系,華龍一號獨創性地采用“177堆芯布置”和“能動與非能動相結合”的安全設計理念,創新了核島與安全殼設計,有效規避了各類核事故的發生,在安全性上完全滿足國際最高安全標準要求。 “華龍一號”的成功,為我國核電技術“走出去”搭建了橋梁。2021年5月21日,“華龍一號”海外首堆巴基斯坦卡拉奇K2機組投入商運,K3機組也將于2022年投入商業運行。項目相關負責人介紹,兩臺機組投運后,可以支撐起巴基斯坦近1/3的電力缺口,為巴基斯坦2030年清潔能源使用占比達到60%的目標貢獻力量。除巴基斯坦外,我國還與阿根廷等“一帶一路”沿線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核電項目合作關系。 目前,海內外多臺采用華龍一號技術的在運在建核電機組運行安全質量全面受控,進一步增強了世界各國對“華龍一號”的信心。“ ‘華龍一號’巴基斯坦卡拉奇項目是中巴友誼的使者,是中巴合作的橋梁,是‘一帶一路’倡議的踐行者。”海南核電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表示。 中核集團海南核電基地,“華龍一號”2個機組施工現場。中國網記者 吳佳潼 攝 “雙龍齊飛”造就震撼景象 在中核集團海南核電基地,記者看到了“雙龍齊飛,三堆共建”的震撼景象——“華龍一號”海南核電3、4號機組正在如火如荼建設,與之同期建設的還有被譽為“玲瓏身形,巨大能量”的我國另一自主創新重大成果“玲龍一號”。 相比核電站幾十乃至上百萬千瓦的核電機組來說,“玲龍一號”具有小型化設計、模塊化部署、非能動安全、一體化技術的特點,安全性高,地面積小、建造周期短、部署靈活,可在靠近城市和用戶的地方建造,在供電的同時還能滿足海水淡化、工業供熱等多種用途,適用場景更加豐富。 2016年4月,我國自主研發的“玲龍一號”成為全球首個通過國際原子能機構安全審查的小型堆。2021年7月13日,海南昌江多用途模塊式小型堆科技示范工程正式開工,是全球首個陸上商用模塊化小堆,標志著我國在模塊化小型堆技術上走在了世界前列。 “‘玲龍一號’小型堆將帶動我國核能相關產業群高水平發展,形成又一重要堆型品牌,對于開拓國際小型堆市場、實現‘走出去’的戰略目標具有重大意義。”項目相關負責人介紹。 在“玲龍一號”項目施工現場,記者體會到施工環境的艱苦,項目有關負責人介紹,施工現場最高氣溫可達40℃,為保證項目在58個月的工期內建成,現場有700多名施工人員工作,關鍵路徑24小時保班。據了解,“玲龍一號”發電功率為12.5萬千瓦,建成后年發電量可達10億千瓦時,能滿足52.6萬戶家庭生活所需。 中核集團海南核電大件碼頭。中國網記者 栗衛斌 攝 節能高效助力“雙碳”目標 當前,我國提出“碳達峰、碳中和”的“雙碳”任務,加快清潔能源發展是我國的重大能源戰略。在風、光、水、核清潔能源中,核電是可大規模替代煤電的基荷能源。核能作為清潔、低碳、可靠、高效能源,在保障能源安全和社會民生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相關數據顯示,“華龍一號”單機組每年發電近100億千瓦時,能夠滿足中等發達國家100萬人口的年度生產和生活用電需求。與同等規模燃煤電站相比,每年可減少標準煤消耗312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816萬噸,相當于植樹造林7000多萬棵、造林3萬公頃。 “福清核電年發電能力達500億千瓦時,相當于三峽水電站年發電量的二分之一,相當于福建省全社會用電量的四分之一,相當于減少排放二氧化碳4000余萬噸、二氧化硫13萬噸、植樹造林3.5億棵。”中核集團福清核電有關負責人介紹。 核電基地帶動產業升級 “華龍一號”發展至今,不僅在電力供應上發揮重要作用,還惠及上下游相關產業鏈,助力核電基地周邊鄉鎮產業轉型升級、提供大量就業機會,同時在鄉村振興中發揮著重要力量。 “昌江擁有一段特殊而又輝煌的海島工業文明歷史,曾經依靠豐富的礦產資源,‘靠山吃山’發展礦石采掘加工和水泥建材等產業,為海南的建設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但資源終有枯竭之時,產業轉型升級迫在眉睫。”海南昌江黎族自治縣委副書記、縣長梁明坦言,近兩年,隨著海南核電基地在昌江落地,昌江依托核電清潔能源基地優勢,開始打造清潔能源高新技術產業園,探索一條符合海南自貿港產業定位的清晰轉型路徑,實現從“黑灰”產業向“綠色”發展的“脫胎換骨”式的轉型。截至2021年底,產業園區實現營收124億元。據海南核電有限公司的總經理孫云根估算,到2035年,產業園規模將達1000億元。 一個產業基地的正常運行,需要大量產業工人。在海南核電,記者見到了在這里工作的附近村民,交談中他們發自內心的笑容令人動容。 “以前家里開個小賣鋪,但一年到頭忙忙碌碌卻攢不下多少錢。自從村附近建立了核電基地以后,人多了,小賣鋪的買賣越來越好,家里的生活狀況改善很大。不僅這樣,核電基地還為像我一樣的家庭主婦提供了就業機會,上下班時間固定,而且有班車接送,待遇福利有保障,節假日能休息,有時間照顧小孩了,每逢寒暑假還可以把孩子帶來基地,感覺特別幸福和開心。”在海南核電基地洗衣房工作的蘇成妹激動地說。像蘇成妹一樣在海南核電工作的村民不在少數,成為“產業工人”更讓他們發自心底的驕傲。 乙洞村黨群服務中心。中國網記者 栗衛斌 攝 核能之光照亮最美黎鄉 從海南核電基地驅車1個小時,就到達了海南核電定點扶貧鄉村海南昌江黎族自治縣七叉鎮乙洞村。就地理位置而言,乙洞村沒有自然資源、旅游資源等優勢,是海南地區扶貧困難較大的村落之一。 村委會下轄三個自然村(乙洞村、致牧村、保由村),總計420戶1940人。據統計,全村享受低保39戶93人,特困供養9戶10人,殘疾人81人,18名高齡老人。截至2020年底,已如期完成全村建檔立卡戶164戶748人脫貧。截至2022年5月,共計納入監測12戶40人。 海南核電駐村第一書記李宜君介紹,海南核電在推進乙洞村建設美麗鄉村、推進鄉村振興累計投入600余萬元,為村民發放芒果種苗、文昌雞苗;整治人居環境,修建活動廣場、抽蓄水塔、垃圾池、排污溝蓋板,維修長年失修的路燈,還在村里做起了電商,為農產品打開銷路。“整個村的風貌、人居環境的治理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李宜君說。 |
相關閱讀:
- [07-29] 核工業的“中國方案”:當“華龍一號”走向世界舞臺
- [07-28] 走進華龍一號:感受“大國重器”的硬核力量
- [07-13] 福清核電員工榮獲國家級技能大賽一等獎
- [07-11] 多部門聯辦青年公益交友活動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新出網證(閩)字12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