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清市推動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實
2022-09-22 16:11:46? ?來源:福清市融媒體中心 責任編輯:吳洛濱 我來說兩句 |
福清是紅色熱土、英雄故里,是閩中游擊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今年以來,福清市立足黨史事件多、抗戰故事多、紅色資源多、革命先輩多的先天優勢,深挖紅色資源富礦,豐富紅色教育模式,集中在7月至10月,面向黨員、干部、群眾、學生,重磅推出“紅色研學季”品牌活動,推動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實、入腦入心。 分眾化設計活動 7月1日,福清市舉行“乘研學專線,觀玉融紅景”紅色研學專線首發儀式,著力打造“聲影逐夢的追紅之旅、繼往開來的愛黨之行、鄉村振興的蝶變之路、至臻福地的尋夢之旅、數字賦能的治理之道”等5條主題突出、特色鮮明的紅色研學專線,共覆蓋福清市30個紅色研學點、涉及20個鎮街黨校,進行鑄魂育人。 陽下街道黨校立足轄區資源,以修繕后的漈頭村中共福清縣委成立舊址為主陣地,將現有的紅色資源串點連線,打造特色紅色研學專線,其中包括余長鉞烈士陵園、陽下鄉賢館、縣委成立舊址、陳炳奎烈士陵園、作坊山戰斗紀念園等。如今,人們走進中共福清縣委成立舊址,參觀紅色歷史展覽,猶如穿梭在時空隧道。 村民陳秉忠是“福清縣委成立舊址紀念館”“地方革命史陳列館”“黨建引領展示館”“紅色生活館”的義務推廣員,平日沒事,他就會來這里逛逛,遇到參觀游客,還會熱心幫忙講解。 “紅色研學季活動采取分眾化差異設計,針對性強、亮點諸多。”福清市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表示,該活動主要針對黨員、干部、群眾、學生等群體,以“5+10+N”的形式,圍繞“紅讀玉融、紅看玉融、紅游玉融、紅說玉融、紅創玉融”五大主線,開展“紅色經典閱讀、紅色詩詞吟誦、紅色研學展示、紅色劇目鑒賞、紅色主題游學、紅色公交打卡、紅色故事講述、紅色志愿講解、紅色文藝創作、紅色歌曲傳唱”十大項紅色研學項目,并持續推出多個亮點活動。如,福清市城管局機關黨支部開展“喜迎二十大,奮進新征程”紅色研學活動,福清市交通局機關黨支部開展“乘研學專線,觀玉融紅景”主題黨日活動,福清市濱江小學開展“喜迎二十大·‘童’行向未來”紅色研學活動等。 多元化立體研學 “大家眼前的雙福寺,就是當時游擊隊的司令部,曾經也是中共福建省委的辦公地點。羅漢里游擊根據地武裝力量從建立伊始,就是由中共福清中心縣委一手發動、領導的,是閩中游擊區的重要組成部分……”陳小麗是羅漢里游擊根據地舊址的講解員,雖然年輕,但談起閩中游擊支隊革命先輩的戰斗史,卻十分嫻熟專業。 閩中羅漢里游擊根據地舊址位于一都鎮普禮村羅漢里自然村,曾是中共福建省閩中特委和閩中工農紅軍游擊隊第一支隊活動中心和根據地,在閩中地區的三年游擊戰爭中發揮了巨大作用。近年來,一都鎮黨校不斷拓展紅色發展思路,唱響紅色文化品牌。2021年,羅漢里舊址完成三期提升改造,升級了硬件、豐富了內涵,實現了全流程沉浸式黨史學習教育體驗,成為可玩、可看、可學的紅色研學參觀點。 除一都鎮外,福清市各鎮街黨校也圍繞紅色資源的分布區域、歷史定位及特點特色,串點成線、織線成面,將轄區紅色資源進行有機整合。如,東瀚鎮黨校以鄉村振興建設為契機,主動謀劃“6+1”紅色研學專線,打造6條各富特色的休閑步道,并修復陳莊村文林自然村革命先輩魏季俊的故居;江鏡鎮黨校串聯紅色資源和鄉村振興建設成果,打造“南宵村下和洋古民居——南宵村農業創業園——酒店村閩中軍分區指揮部及龍高暴動舊址——岸兜村誠信文化館——柯嶼村沿海環島線”紅色研學專線,擦亮紅色教育品牌,筑起黨性教育高地。 矩陣化共建模式 為打響“紅色研學季”品牌,福清市委組織部依托福清市各紅色研學點,打造紅色研學矩陣,開展紅色文藝創作,創作了《一張“訂婚照”背后》《日頭出來,嶺上花開》等紅色故事微視頻,豐富紅色文化教育內容。 為豐富紅色黨課內涵,福清市委黨校先后打造《重溫紅色記憶,汲取奮進力量——中共福清縣委成立舊址現場教學》《追尋信仰之光,筑牢信念之基——羅漢里閩中游擊支隊舊址現場教學》等系列精品“云”黨課,擴大紅色講堂傳播實效。 在紅色研學專線打造中,福清市著力將紅色資源轉化成發展優勢,讓鄉村振興的步子更加堅實有力。如,城頭鎮湖美村成立“閩中游擊隊”史料收集小組,挖掘紅色資源,先后組織開展各類座談會20余場、尋訪革命血脈40余人,系統收集41名革命戰士的英勇事跡,并修繕游擊隊員住過的房屋,制作刻有閩中游擊隊事跡的豐碑。同時,開設紅色講座,發揮村里老黨員、老干部、老教師的作用,鼓勵他們宣講湖美村的紅色故事;建設東區革命陳列館,并建設7處紅色文化標識物。此外,依托生態資源與環境,實施“強基”“歸雁”“同置業壯村財”三大工程,探索出一條“紅色領航、綠色發展”的鄉村振興新路徑。 “下一階段,我們將在紅色研學季品牌傳播、旅游路線推廣、研學成果展示等方面做好文章,用好用活紅色文化資源,講好紅色文化故事,并探索加強紅色研學點合作交流機制,拓展惠民服務,讓市民盡享紅色教育。”福清市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說。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新出網證(閩)字12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