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興旺,生活富美——福清持續推進鄉村振興工作
2022-09-28 17:36:53? ?來源:福清新聞網 責任編輯:張碧芳 我來說兩句 |
夏秋之交,玉融大地一派生機勃勃、綠意盎然,行走在廣袤鄉村,處處都是“希望的田野”,釋放著鄉村振興的新動能。 非凡十年,鄉村巨變。10年,是時間的標尺,也是發展的刻度,鮮明記錄著福清市鄉村振興鏗鏘的腳步。10年來,福清市緊扣鄉村振興戰略“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钡目傄?,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為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緊扣產業振興這個重點,探索推出“黨建引領、政府搭臺、鄉賢助力”等模式,10年間,從單一農業到農業產業提檔升級、鄉村文旅全面起勢,從鄉村各自為戰到連珠成串、組團振興,從落后村貌到如今美麗鄉村,文明風尚蔚然成風,一幅蒸蒸日上、活力四射的鄉村振興藍圖正在福清變為現實。 旺了、美了、富了,這些都是福清鄉村振興發展的美麗見證…… 農業更旺 現代農業跑出“加速度” 產業興旺,是夯實鄉村振興的“硬實力”。 艷陽高照,在江鏡鎮南宵村西埔溪農場里,金鉆鳳梨長勢正好。近年來,南宵村充分發揮“北接龍田,南通藍色產業園”的區位優勢,發展村集體產業和鄉村旅游業,取得了可喜成效。去年,南宵村利用西浦溪140畝土地,打造休閑、觀光、體驗為主題的農業創業園。在不改變土地性質的基礎上,引入臺灣專業團隊,規劃、建設和運營農業園區,吸引了大量游客前往觀光旅游。如今,臺資企業在福清努力實現著“發展夢”,現代農業產業全面開花。 福清原本是個傳統農業大縣,種植技術含量低,經濟效益低下。如何因地制宜,找到一條適合福清農業經濟發展的新路子,成了福清農業發展的關鍵。 黨的十八大以來,福清市大力實施“產業帶動”工程,打造產業興旺的活力鄉村。福清市以水產、畜牧、蔬菜、水果、食用菌、茶葉、中草藥等七大特色主導產業為重點,著力培育能彰顯特色,產業集中度高、上下游連接緊密,產業間關聯度強,產值占農業總產值30%以上的一村一品示范村。 農村產業興旺與否,決定著鄉村振興的成色。為加快壯大現代農業全產業鏈,福清市立足鰻鱺產業,以上逕鎮、漁溪鎮、白鴿山墾區、江鏡鎮(江鏡華僑農場)為園區,力爭創建集生產、加工、流通、科技、互聯網、金融為一體的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現已完成規劃編制。立足生豬產業,以福州新區福清功能區、城頭鎮、龍山街道為園區,力爭創建以集養殖、屠宰、肉品加工、飼料加工、冷鏈物流、研發和示范為一體的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現已完成規劃編制。立足蛋雞產業,以鏡洋鎮、城頭鎮、漁溪鎮為集群,積極融入全省國家級蛋禽優勢特色現代產業集群創建,著力打造集蛋雞養殖、貯藏、加工、物流、銷售和科研為一體的蛋禽優勢特色現代產業集群,現已列入國家級蛋禽優勢特色現代產業集群創建對象。立足蔬菜產業,以龍高片區為重點,突出發展設施蔬菜種植,補齊加工短板,擦亮“福清尖椒”金字招牌,打造福州市級優勢特色產業集群。 為加快推進試點示范項目建設,福清市注重在鄉村產業振興項目策劃上下功夫,把“抓項目促振興”作為推動鄉村振興重點工作來抓,全面落實“五級書記”抓振興的要求,系統研究謀劃,扎實穩妥推進。 農村更美 宜居宜業鄉村“入畫來” 在偏僻的海島老區行政村江陰鎮小麥村,通過大力推進鄉村振興,實現了大變樣,成為宜居宜業的“最美島嶼”。近年來,小麥村因地制宜,發展海島旅游,建設環島路美化亮化工程、村植千樹等工程,完善游泳池、健身路徑、文化活動中心等配套設施。打造牛山灣沙灘公園、環島路休閑步道、風動石、貓頭山、牛山老虎洞等自然景觀。同時,打造閩中游擊隊員吳亞林烈士墓、革命井、古民居聯排石頭厝、海島女民兵哨所等人文景觀。 小麥島是福清美麗鄉村建設的一個縮影,如今,鄉村振興帶來的欣欣向榮景象遍布玉融大地。在高山鎮玉樓村濱海棧道,古韻、濱海風光與虎山景觀盡收眼中,山海景致美不勝收;在龍田鎮東華村,村道干凈整潔,綠樹掩映著規劃有序的房屋,幸福生活持續“加碼”;在宏路街道周店村,白鷺在田間淺唱曼舞,房前屋后瓜果飄香,連排的文化墻就像一幅徐徐打開的山水畫卷…… 美麗鄉村讓人“記得住鄉愁”。10年來,福清致力施“美好家園”工程,打造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扎實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積分制工作,按照“兩單兩則一示范”工作機制,創新“三創三拓三抓”工作載體,以“市不漏鎮、鎮不漏村、村不漏組、組不漏戶、戶不漏人”的“五不漏”工作要求,建立積分制網格化管理機制。通過設置積分任務、設立“積分超市”、建立積分兌換機制等方式,激發農村群眾的主體意識,充分調動農村群眾守護美好家園的積極性。 同時,扎實推進“五個美麗”創建活動。立足現有基礎,不搞表面工程,著力從改造、完善、提升入手,通過“文化+”提升創建品質、“鄉賢+”補齊創建短板、“志愿+”提升創建活力、“產業+”共享創建效益,推動“五個美麗”(美麗鄉村庭院、美麗鄉村微景觀、美麗鄉村小公園(小廣場)、美麗田園、美麗鄉村休閑旅游點)創建工作。 福清還充分考慮農村老年人養老實際需求,在夯實基礎、完善配套的同時,狠抓服務質量提升,將養老水平從“老有所養”到“老有所醫”,進而提升至“老有所樂”。創新推出為老年人提供“吃飯不用自己煮、衣服不用自己洗、醫療保健在身邊”的基本服務及休閑娛樂、康復保健、精神慰藉等系列拓展服務的“3+N”服務模式,大大提升了老年人幸福指數。 鄉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福清市以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統領,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倡導移風易俗,村民主動落實村規民約,摒棄婚喪嫁娶大操大辦、鋪張浪費等不良風氣,促進鄉風文明,也為鄉村治理注入了活力。 憶往昔,看今朝。10年來,在鄉村振興路上一路走來的福清農村居民,改變了生活態度,改變了生產方式,曾經遙不可及的幸福夢想,正一點點變為現實。 農民更富 增收致富鼓起“錢袋子” 國慶將至,東張鎮道橋村福建惠煌農業公司基地的350畝蜜柚迎來了豐收,許多市民帶著孩子來這里體驗采摘樂趣,享受親子時光?;刎撠熑私榻B說,基地的“三紅”蜜柚果品被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認定為綠色食品A級產品,為福州市首個蜜柚類綠色產品認證。 10年間,福清市先后建立了13個綠色生產科普示范基地,主要有:東張鎮道橋村的福清市惠煌農業開發有限公司“三紅蜜柚”綠色生產科普示范基地;一都鎮王坑村的福清市融祥紅薯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紅心甘薯”原料薯綠色生產科普示范基地;漁溪鎮的鄭為平家庭農場“甜橙、枇杷”綠色生產科普示范基地;江陰鎮高嶺村的陳英果林場“果樹不減產高接換代技術”和果園綠色生產示范基地;福清佳豐柚業有限公司的泰國青柚引進種植示范基地等。依托這些基地的示范輻射作用,不僅帶動農民致富,也保護了生態。 為進一步提高農民科學素質,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與致富帶頭人,推廣促進農村實用技術的應用,福清市還打造了便捷、高效、實用的科普培訓服務平臺,打通服務“三農”最后一公里。通過開辦農民田間學校、田間課堂,深入鄉村各農業基地、農場、農戶家庭,開辦農函大、農民田間課堂,傳授“五新”農村實用技術,不斷強化農業科學技術推廣應用,引導廣大農民學用農業新品種、新技術、新肥料、新農藥、新機械;通過建立線上科技服務平臺,開展“智慧農技協”建設、開辦“線上科普服務站”,為農民提供遠程科技培訓咨詢輔導與產品展示宣傳推介服務;通過利用互聯網微信,遠程現場照片、視頻診斷就診開處方,進行農作物、果樹病蟲害防治技術的指導;依托全國農技協網上互聯互通平臺,展示推介福清市優質農產品,打開產品銷路。 同時,福清市深入推進“強黨建、壯村財”專項行動,建立福清市村級集體經濟臺賬,逐村研究增收目標和發展規劃,跟蹤指導、精準推進。持續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積極推進“支部領辦合作社”,引導村民以資金、土地、房屋等要素資源入股,推動村民變股東,實現村集體和農民“雙增收”。目前,已試點成立3家合作社,吸納164名村民,產業規模達412萬元。 百尺竿頭扶搖上,千帆競發勇者勝。新時代“三農”工作大有可為,鄉村振興的夢想正在探索與實踐中成為現實。站在新的歷史交匯點上,福清將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托,始終將“三農”工作擺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拿出更大的決心與力度,保持滴水穿石的定力與耐力,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用實干和奮斗繪就一幅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的鄉村振興壯美畫卷。 |
相關閱讀:
- [09-27] 福清市開展“龍眼科技助力鄉村振興”活動
- [09-27] 福清以移風易俗“小切口”賦能鄉村振興
- [09-27] 省供銷社檢查組來融檢查“保供促銷工程”項目
- [09-23] 福清市持續深化土地整治工作 龍田鎮積庫村新增百畝水田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新出網證(閩)字12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