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下街道黨校:筑牢紅色陣地 提升教育質效
2023-01-06 17:27:30? ?來源:福清新聞網 責任編輯:許茹燕 我來說兩句 |
近年來,陽下街道黨校以加強陣地建設、創新教學模式、充實師資隊伍、優化課程設置為重要抓手,不斷豐富黨校教育資源,提高黨校教學水平,深化黨校培訓質效。 統籌資源整合 構建“1+4+N”陣地布局 “1”是做好黨校主陣地建設。推動落實街道黨校標準化建設,實現“四區六有”配置(設有集中教學區、研討交流區、學員活動區、生活服務區;有醒目標識、有規章制度、有課程計劃、有電教設備、有黨建書籍、有檔案資料)。主教室占地300平方米,可以容納120人,新思想學習驛站共有紅色經典、新思想系列讀本等藏書1000余冊,已成為實踐新文明、傳習新思想的重要平臺。 “4”是用好4個現場教學點。打造中共福清縣委成立舊址、陳炳奎烈士陵園、陽下鄉賢館以及溪頭村示范點4個現場教學點,串點連線成面,讓黨員干部在看中學、在學中干。 “N”是拓展黨校學習新空間。陽下街道被譽為“福清革命搖籃”,紅色資源豐富,鄉村振興發展勢頭良好,街道黨校充分發掘紅色資源, 不斷強化學習平臺,傳承紅色文化,將資源優勢切實轉化為教育優勢。 深挖紅色資源 創新“課堂+現場”教學模式 強化課堂教學,讓黨課的“黨味”更足。一方面,聚焦主業主課,力爭講好講透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要用好《閩山閩水物華新——習近平福建足跡》《習近平在福州》等特色教材和《習近平在福清調研指導工作大事記》等本土教材,抓好理論教育。另一方面,開展好理想信念、黨的宗旨、革命傳統、黨章黨規黨紀教育,每年集中培訓期間至少開展1次黨章專題學習,切實提高基層干部的黨性修養。 探索現場教學,讓黨課的“土味”更濃。不斷賡續紅色命脈,組織黨員干部到4大現場教學點、余長鉞烈士陵園、解放福州作坊山戰斗紀念園等紅色教育基地,緬懷先烈、重溫誓詞。同時,結合工作實際,圍繞強化基層黨建、壯大集體經濟、促進鄉村振興等重點課題,到表現突出的村莊、社區參觀學習,形成“進門是課堂,出門是現場”的特色黨校培訓模式。 堅持開放共享 鍛造“本土+專業”師資隊伍 立足“本土”人才。陽下街道黨委班子成員每人每年至少帶頭上1次黨課,增進與一線黨員干部的交流,推動上級政策部署落實落細。大力挖掘政治素質好、理論水平高、工作經驗豐富的村(社區)黨委書記、職能部門業務骨干以及老黨員、農村致富帶頭人、先進典型等“土專家”“田秀才”,用“鄉音土話”講好革命故事,講清政策方針,使黨員教育更好入耳入腦入心。 引進“專業”師資。根據課程設置,邀請福清市委黨校老師、高校專家教授、領導干部等專業人士,教授理論性、專業性較強的課程,提升黨課的深度與廣度,使整體教學既“接地氣”,又“高大上”。 緊貼黨員需求 打造“共性+個性”課程體系 統一“共性”課程,做實規定動作。通過教師授課、觀看專題教育片、現場觀摩、研討交流等方式,強化學員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的理解,學好用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常態化開展好理想信念、法治思維、反腐倡廉等方面的黨性教育,切實提升基層黨員干部的政治“三力”。 設置“個性”課程,選準自選動作。按照“服務大局、按需授課、分類施教,全員培訓”的原則,制定不同層次干部培訓計劃,分批次開展入黨申請人、入黨積極分子、發展對象、村(社區)“兩委”成員培訓班。結合學員工作中的重難點問題,針對產業發展、村居治理、疫情防控、信訪維穩、應急處置等方面開展專題培訓,讓黨校教育從“大水漫灌”升級為“精準滴灌”。 |
相關閱讀:
- [01-05] 環石竹湖三福綠道全線貫通 全長26公里 串聯10多處景點
- [01-04] 情系困難群眾 涂抹更濃“志愿紅”——記福清市三山益百姓志愿者服務中心
- [01-04] 福清市實驗小學少先隊大隊獲評全國優秀少先隊集體
- [01-03] 福清市19個重大項目集中開工 總投資135億元 年度計劃投資16.05億元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新出網證(閩)字12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