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清市人民代表大會關于建設福清三福郊野公園的決定
2024-01-02 17:39:18? ?來源:福清市融媒體中心 責任編輯:鄭夢婷 我來說兩句 |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構建福清城市發展的大環境、大生態、大系統,高標準建設城市北向綠色生態屏障,按照福清市委部署要求,并結合福清市實際,現作出如下決定: 一、提高思想站位,進一步凝聚建設三福郊野公園的強大共識。三福郊野公園位于福清市中心城區西北郊,東起音西街道蘆院村、埔尾村及福百大道,西至沈海高速和324國道,南起清繁大道,北至福清與閩侯接壤處。作為緊鄰城市核心區的區域綠地,自然資源豐富、生態景觀優越、人文底蘊深厚、區域覆蓋面廣,是市民親近自然、感受生態、放松身心的“城市后花園”,也是福清市國土空間治理和發展動力轉型的重要支點,還是優化城鄉空間品質、改善生態環境質量、提升城市魅力能級的重要展示平臺。 全市上下要進一步提高思想站位,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福清市委工作部署上來,站在為人民謀幸福、為城市謀發展的政治高度,充分認識建設三福郊野公園的重要意義。要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效能推進,通過三福郊野公園建設,構建綠色生態、宜居生活、集約生產相融合的“三生”空間,積極打造全面康養的森林度假目的地和全齡樂活的都市休閑新地標,加快建設更加美好的海濱山水城市。 二、強化頂層設計,將青山綠水深深融入城市肌理之中。郊野公園景觀規劃設計中,首先應定位明確,注重鄉土郊野理念的落實,為游人提供不同于城市公園和森林自然保護區的自然體驗,滿足城市居民的休閑度假新需求。要堅持規劃先行。福清市政府要將三福郊野公園規劃建設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將公園建設納入中心城區的保護性規劃,統籌抓好山水林田湖草沙的保護。全面梳理郊野公園的場地特點,準確把握郊野公園的定位和特征,以不破壞郊野環境風貌為首要原則,以自然野趣為基調,以田園風光為特色,堅持人與自然相協調,充分利用規劃區內的物產資源,保護自然生態系統和自然文化遺產的原真性和完整性,堅決避免因無序開發造成的破壞,為郊野公園建設奠定堅實的基礎。要突出工作重點。依據現有資源稟賦和生態價值,因地制宜謀劃公園建設項目,優先開展路網體系、服務配套等項目,以郊野路網串聯公園游憩節點,強化與城市交通及綠道系統銜接,確保公園通行順暢便捷;以商業服務配套培育休閑游玩業態,注重需求導向和功能開發,加快服務業植入,集聚公園人氣;融合“海綿城市”“城市雙修”,開展生態保護修復,以林相改造帶動公園整體形象提升,保護自然生態本底,凸顯景觀資源價值。 三、堅持合力共為,加快打造“最福清”國際化城市景觀的“生態名片”。建設三福郊野公園是構建人與自然可持續和諧發展的“福清方案”,各級各有關部門要錨定目標、主動作為、細化分工、擔當盡責,確保各項決策部署落實到位。要加強組織領導。成立三福郊野公園建設管理機構,組建工作專班,統籌負責公園建設各項工作。按照“整體規劃、分期實施”的理念,科學制定公園建設方案和實施計劃,細化明確開發建設路徑、時序和任務,實施掛圖作戰。要強化規劃管控。福清市政府相關職能部門牽頭,屬地鎮街負責,明確郊野公園管控邊界,加大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保護力度,嚴禁未經審批在三福郊野公園規劃紅線范圍內進行各類違法建設、非法占地、非法采礦、非法毀林、非法建墳等違法違規行為。最大限度地保留好區域內的古村、古道、古寺、古民居、山塘、水庫等鄉土資源,在全面梳理、系統保護的基礎上,對各類資源要素進行精準改造和統籌提升,因地制宜開發生態觀光農業、森林休閑產業和近郊文旅產品等,拓展郊野公園景觀品質和文化內涵。要強化要素保障。堅持政府主導、市場運作,鼓勵和支持社會資本以自主投資、與政府合作或公益參與等模式,參與三福郊野公園建設和自然資源保護開發;福清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財政局等部門應組織國有平臺公司和屬地鎮街,強化政策對接研究,拓展要素保障渠道,對公園建設所需的土地、林地、資金、指標等方面予以優先統籌保障,同時鼓勵各屬地鎮街綜合統籌,整體實現區域內耕地指標、林地指標、資金收支等要素自平衡。要強化宣傳引導。要加大活動策劃和宣傳力度,發動社會各界廣泛參與公園建設管理活動,形成共謀、共建、共管、共享的工作格局,擴大三福郊野公園的社會影響力,形成人人關心、人人支持、人人參與城市生態文明建設的良好氛圍,為加快建設現代化國際化海濱山水城市,全力打造最優最佳、卓越超越的“最福清”作出積極貢獻!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新出網證(閩)字12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