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清市通過黨組織建設壯大集體經濟 走出鄉村振興新路徑
2024-04-25 17:47:28? ?來源:福清市融媒體中心 責任編輯:陳埡妮 我來說兩句 |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自從加入了埔峰水產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開展水產養殖都有專人指導,合作社不僅為我們提供了技術支持,還為我們找好了銷售渠道,給我們提供了一條致富之路,我們的‘錢袋子’越來越鼓了!”沙埔鎮牛峰村合作社村民興奮地說。 2023年牛峰村人均收入4萬余元,村民生活越來越有奔頭。村民有錢賺,人人笑顏開的背后,是福清市用好黨支部領辦合作社這把“金鑰匙”,開啟村集體和群眾雙增收“致富鎖”的生動實踐。 近年來,福清市把黨組織領辦合作社作為鄉村振興的切入點,通過黨組織建設壯大集體經濟,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推動形成“支部有作為、黨員有作用、集體有收益、百姓得實惠”的共贏模式,走出鄉村振興新路徑。 突出領辦主體 增強黨支部引領力 近年來,福清市創新村集體經濟發展模式,積極引導村黨支部書記通過法定程序擔任合作社理事長,發揮黨支部書記在領辦合作社中的“領頭雁”作用,取得了顯著效果。目前,全市已有25個黨支部領辦的合作社理事長由村支書擔任。同時,推行“兩委”成員與合作社理事會、監事會成員雙向進入、交叉任職,鼓勵村“兩委”成員、合作社管理人員出資入股,引導村干部參與合作社事務,并通過召開黨員大會、村民代表會議等方式,把群眾組織起來,鼓勵群眾出資入股或以土地承包經營權、林權、地上附著物、技術等折價入股,有效調動黨員群眾參與合作社建設的積極性。 在鏡洋鎮墩頭村,由村黨支部牽頭成立的“福清市凱豐農業開發農民專業合作社”,村級集體占股45%,45名村民以土地資源入股。作為福清市第一批成立的村黨組織領辦合作社,該社積極整合資源,推動村民種植茉莉花,大力發展三茶茶葉,以弘揚茶文化為核心、提升茶科技為支撐、做強茶產業為目標,大力發展第三產業。據統計,2023年,該村村財收入突破50萬元大關,創收62.8萬元,相較前年增長了8%,今年村財收入預計可達70萬元。 近年來,鏡洋鎮以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為指揮棒,選派了一批有思路、有魄力的年輕干部擔任鄉村振興專干,駐村指導發展,形成了“支部引領、黨員帶頭、群眾參與”的良好局面,實現了全鎮17個村集體收入均突破50萬元的目標。 聚焦產業發展 助力強村富民實效 近年來,福清市緊緊圍繞特色產業發展、因地制宜,探索黨支部領辦土地、生產經營服務、產業融合發展、龍頭企業入股等合作社發展模式,喚醒沉睡資源、整合分散資金,堅持成熟一個發展一個,一步步把土特產打造成“金招牌”,讓更多的農村和群眾看到好處、嘗到甜頭、自覺參與。截至目前,全市已建立4類黨支部領辦合作社共25家,推動全市村集體經濟收入20萬元以上的村占比超85%,收入50萬元以上的村占比超35%。 港頭鎮后園村黨支部始終把產業發展放在鄉村振興首要位置,以“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成功引進福清市恒盛蔬菜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現已建成標準化反季節設施蔬菜大棚580畝,可年產反季節尖椒、甜椒等各類蔬菜3500多噸,供應福州各大超市以及農貿市場,部分遠銷河南、浙江、廣東、山東、湖南等地,帶動了周邊300戶勞動力實現就業,打響了福清尖椒品牌“福玉融”名片。 東張鎮道橋村黨支部成功領辦福清市碩盈農業開發農民專業合作社,實行“黨組織+合作社+農戶”運營模式,充分發揮村黨委、富農聯合黨支部、特色產品推廣協會、銀發人才實踐基地等平臺優勢,賦能特色產業提質升級。2023年10月,道橋村順利舉辦蜜柚采摘節,進一步推介該村蜜柚、地瓜干、蜂蜜和黑糯米等農特產品,提高產品知名度,帶動銷量“翻一番”,農戶收入提高近2倍。同時,道橋村還開發露營地建設項目,豐富村內旅游業態,走出“富民強村”的鄉村振興新路徑。 健全領辦機制 樹立規范運營標桿 近年來,福清市建立部門聯動推進機制,充分整合部門資源,在規劃、產業、政策、項目、資金等方面加大統籌力度,形成工作推進合力。由組織部門牽頭,發揮科技特派員、駐村第一書記和“墩苗”成長實踐隊等指導幫扶作用,形成“上下聯動、左右貫通”的工作格局。 2023年來,福清市組織261位科技特派員深入一線,開展“春耕科技支農助農”等示范指導、培訓班活動,提供多層次、多領域、多內容的農業技術服務,累計培訓技術員及農民5600人次、引進新品種100個、建立科技示范基地10個。 此外,福清市還著眼黨組織領辦合作社規范運行、長遠發展,建立統籌運營管理機制,健全章程統一審核、資源統一評估、項目統一論證、收益統一規范、財務統一管理、社務統一公開、文檔統一保管“七個統一”管理模式,保障社員知情權、參與權、決策權、收益權,樹立規范化運行的標桿,發揮示范引領作用,確保合作社提質增效、行穩致遠。 江鏡鎮黨委全面推進村黨組織領辦合作社工作,起草制定《關于推行村黨組織領辦合作社的評估方案》,對組織機構、入股方式、收益分配、組建流程、管理方式、經營模式、風險防控、組織保障進行全面指導,建立起一套科學規范、閉環監管的內部評估體系。同時,發揮南宵村下和洋古厝保護發展合作社的示范作用,輻射帶動周邊薄弱村農文旅發展,每年增加500多人次客流量,產生直接經濟效益8余萬元。 |
相關閱讀:
- [04-23] 福清市委政法委召開會議部署貫徹黨紀學習教育工作
- [04-24] 福清核電被授予“2023年度納稅大戶”榮譽稱號
- [04-24] 福清市委市政府召開專題會議研究物流業發展、港口建設發展等有關工作
- [04-24] 福清龍田禁毒工作站聯合多部門、單位開展禁毒宣傳活動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新出網證(閩)字12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