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法之光耀福清 法治文明入人心
2024-05-26 13:25:00? ?來源:東南網福清頻道 責任編輯:楊子鋒 我來說兩句 |
東南網福清5月26日訊(本網記者 李昕彤) 近年來,福清市積極開展普法活動,努力提升市民的法律意識和法治觀念,通過舉辦各類法律知識講座、法治宣傳活動和法律援助等方式,不斷加強市民的法律教育工作。同時,福清市也將普法活動與文明創建緊密結合,將宣傳普法知識作為文明創建的重要內容之一。通過普法活動,促進市民遵紀守法,增強法治意識,營造了良好的社會氛圍。 在普法活動中,福清市注重通過多種渠道傳播法律知識,以覆蓋更多層面的市民群體。 法治宣傳進企業 在法治社會的浪潮中,企業的穩健前行離不開法治的堅實保障與正確引導。 5月11日,鏡洋司法所攜手鏡洋鎮“蒲公英”普法志愿者團隊,走進福清永秀鞋業有限公司,開展了“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服務民營企業·蒲公英在普法”的“送法進企業”活動。此次活動旨在通過法治教育,為企業發展注入法治的文明力量。 活動中,福建天月律師事務所的何宗琦律師憑借深厚的法律功底和豐富的辦案經驗,結合真實案例,詳細解讀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合同編的相關法律知識。他圍繞企業合同簽訂、合同管理中的注意事項、履約風險應對及防范、違約法律后果等方面進行了深入剖析,并針對企業管理者和職工代表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法律問題提供了專業咨詢服務。 為提高普法宣傳的覆蓋率和效果,“蒲公英”普法志愿者在現場發放《民法典學習》口袋書、《企業學法》口袋書等宣傳資料,并提供現場解說和咨詢服務,使法律知識更加貼近企業實際,更易于被職工和管理者接受和理解。 法治進企業活動的深入開展,不僅增強了企業職工和管理者的法治意識,也為企業規范經營、防范風險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支持。同時,這些活動還營造了良好的法治化營商環境,為企業的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實的法治保障。隨著法治文明的不斷浸潤,福清市的企業將在法治的軌道上穩健前行。 法治宣傳進校園 在快速發展的現代社會,法治教育已成為培育新時代青少年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 為增強青少年的法治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3月19日,福清市交警大隊音西中隊聯合多個單位,在福清市崇文小學開展了一場主題為“知危險 會避險”的交通安全普法宣講。 宣講人陳警官結合學生日常出行情況,詳細闡述了交通規則的重要性,并通過案例和實驗,警示學生注意汽車盲區、逆行等危險行為。他還利用雞蛋小實驗,直觀展示了車禍的可怕與正確佩戴頭盔的重要性。隨后,學生們在操場上體驗了視覺盲區,并學習了交通信號手勢。這種新穎有趣的學習方式不僅增加了活動的趣味性,也讓學生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交通安全的重要性。 此次活動不僅豐富了學校安全教育的內容,也有效提升了師生對交通法規的理解,強化了交通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為營造安全和諧的校園環境奠定了堅實基礎。 法治進校園活動的持續開展,不僅提升了青少年的法律素養,更為他們營造了一個文明、平安、和諧的校園環境。這些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法治教育活動,有效增強了同學們的法治觀念,提升了他們的自我保護能力,為他們的健康成長奠定了堅實的法治基礎。 法治宣傳進鄉村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全面推進,法治宣傳在鄉村治理中的核心作用日益凸顯。 5月22日,福清市婦女聯合會攜手東張鎮婦女聯合會及福清融心青少年事務社工中心,在東張鎮道橋村舉辦了“普法潤心田 法治護家園”的普法宣傳活動。活動旨在增強農村婦女和家庭的法治意識,提高她們在維權和普法教育中的參與度,成為真正的“法律明白人”。此次活動不僅是對法治精神的一次深入推廣,更是鄉村法治文化的一次生動展示。 活動現場,巾幗志愿者們發放了禁毒和普法宣傳資料,向參與活動的婦女群眾詳細解讀了《民法典》婚姻家庭編的基本原則和核心條款。她們通過講解一系列貼近生活的案例,解析了婚姻家庭中常見的法律問題,使每一位參與者都能深刻理解法律條文背后的含義和重要性。參與活動的婦女群眾紛紛表示,這次活動使她們受益匪淺,不僅學習到了專業的法律知識,還增強了自身維護合法權益的能力。 法治宣傳進鄉村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不可或缺的一環。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普法宣傳活動,不僅增強了群眾的法治意識和風險防范能力,也為鄉村振興和社會和諧穩定提供了堅實的法治保障。在法治文明的引領下,鄉村的全面振興得以推動,共同描繪出和諧美好的社會新篇章。 普法活動的深入開展,不僅提高了市民的法治意識和法律素養,還為文明創建提供了堅實的法治保障。同時,文明創建的成果也為普法活動提供了更廣闊的舞臺和更豐富的素材。兩者相互促進、相得益彰,共同推動福清市的法治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向更高層次發展。 |
相關閱讀:
- [06-05] 福建宇凡律師事務所舉辦熱點法律問題講座
- [06-03] 福清玉屏街道小北社區舉辦端午節主題活動
- [06-03] 福清多部門聯合開展防范非法集資宣傳活動
- [05-23] 福清一中迎來一位“特殊”的法治副校長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新出網證(閩)字12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