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逕鎮蟹嶼村探索發展模式,為鄉村注入“源頭活水”
www.bjjht.com 2024-07-24 18:12:28? ?來源:福清市融媒體中心 我來說兩句
福清新聞網7月23日訊(記者 何曉麗 通訊員 融組軒)近年來,上逕鎮蟹嶼村在增強政治功能、組織功能和服務功能上持續發力,緊密結合“建強堡壘”專項行動,深挖優勢資源,積極探索發展模式,以實實在在的效益,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和滿足感,為鄉村振興注入“源頭活水”。 加強組織建設 夯實堡壘基礎 “火車快不快,全看車頭帶。群眾富不富,關鍵看支部”。建設一個好的“頭部”班子是鄉村振興的根本保證。蟹嶼村黨支部緊跟組織步伐,致力于將一批作風正、能力強、素質好的人才選入村兩委班子,不斷優化班子結構,同時,緊扣后繼有人這個根本大計,建強“家雁”“鴻雁”“歸雁”三支隊伍,深挖村級鄉賢冊、高校學子庫,從現任村干部中“留”,從村民小組長、黨員骨干中“挑”,從致富能手、高校畢業生、退伍軍人中“選”,從外出務工經商人員中“請”,積極動員和吸納不同類型、不同領域的優秀人才進入后備干部隊伍,不斷為村級后備力量注入新鮮血液。目前,蟹嶼村配齊村兩委班子7人,其中大專以上學歷3人,持有社會工作者資格證書2人,儲備后備干部6人,其中研究生學歷1人,大專以上學歷占比100%。此外,還不斷健全村各項制度,進一步理順各項工作的領導關系和決策程序,不斷夯實組織戰斗堡壘基礎,做到哪里有黨員,組織工作就覆蓋到哪里。 搭建互助橋梁 凝聚強大合力 蟹嶼村深入挖掘村莊文化,以交通、地域及資源為核心,以農村鄉賢企業家、青年人才為依托,圍繞天馬現代農業產業示范園建設、鼎臍山公園建設,結合自身資源優勢,著力打造集休閑、旅游、發展“三位一體”的大美鄉村。蟹嶼村黨支部積極探索新模式,通過牽線搭橋、搭建平臺、引雁歸巢,吸引在外能人回報桑梓。甄選戶籍或原籍在本村、有德行、有才能、有聲望的賢達人士,建立動態鄉賢庫,成立鄉賢促進會,打好“鄉愁牌”,讓飛雁“回鄉筑巢”。著力組建“N名兩委干部+N名黨員+N名鄉賢”行動隊伍,將鄉賢納入基層治理網格體系,有效形成“支部吹哨,鄉賢報到”組織架構。在工作走訪過程中,群眾反映村莊道路年代久遠,缺乏有效維護和修繕,無法滿足當前村民的出行需求,支部立整立改,廣發“英雄帖”,邀請鄉賢多次回鄉座談,走訪聯系共商共納,成功籌集鄉賢捐資500余萬元,用于蟹高路修建和環村路拓寬提升工程,改善了村莊道路“老破窄”舊狀。 鄉土人才作為農村最寶貴的人才資源,是鄉村振興不可或缺的力量。蟹嶼村黨支部通過實地走訪、廣泛推薦、層層發掘,進行拉網式、地毯式排查,按照“發現一個、培養一個”的原則,對本土優秀人才展開全方位摸排。同時,聯合鄉賢促進會募集慈善資金約合736萬元,用于建設鄉村公益、人才激勵項目,建立蟹嶼村村史館,并設立“蟹嶼村大學生成才獎”,截至目前,已發放獎學金22.33萬元。 借力政策東風 拓寬增收渠道 近年來,蟹嶼村黨支部遵循“摸清家底—理清思路—多措并舉”工作法,緊抓黨建引領“內核”,積極探索集體經濟發展新模式。深入推進耕地復墾和造地項目,盤活土地資源,對近700畝拋荒土地進行了土地整理,基本實現平整土地的集中流轉,為全村百姓每年增收承包金40余萬元,提供數十個工作崗位,帶動村內的剩余勞動力就業,為村民帶來30余萬元“家門口”務工收入。推行“黨支部+合作社+農戶”模式,成立福清市旺民水產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采取“黨群聯動、村社聯建、利益聯結”三聯共建模式,“段齊”流轉承包年限,將691.5畝池塘由先前的12個片區重新劃分成4個片區,并實行公開招投標,提高池塘流轉效益壯大村財收入,夯實村財基礎,如今,蟹嶼村池塘每畝年均租金1300元左右,實現村財收入翻倍。同時,成立福清旺民物業有限公司,由蟹嶼村民委員會擔任股東,利用村莊緊鄰104國道和上逕鎮長福高速出站口的交通優勢,在鼎臍山腳下停車場建設新能源汽車公共充電樁,因地制宜發展新能源汽車充電站產業,增加村財收入,為鄉村振興裝上“綠色引擎”。 據了解,上逕鎮蟹嶼村黨支部將進一步夯實黨建工作。育好領頭羊,管好金池塘,念好土地經,激發鄉賢能,弘揚新風尚,謀劃新發展,努力擴大黨建輻射區,不斷延伸發展半徑,著力打造堡壘建設與鄉村振興融合發展的新高地。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07-16] 江鏡鎮雁湖村“旱改水”改出鄉村振興新“稻”路
- [07-15] 三山鎮沁前村:借鑒“千萬工程”經驗 推動鄉村全面振興
- [11-23] 江鏡鎮岸兜村“福清市誠信教育基地”掛牌成立
- [10-13] 港頭鎮草柄村:樹立先進榜樣 培育文明鄉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