踐行使命 逐光而行 ——民盟盟員林秀娥的印尼支教故事
2024-09-14 14:39:31? ?來源:福清統戰 責任編輯:游蓉 我來說兩句 |
東南網福清9月13日訊 在福清有這樣一群教師,他們不但在福清市學校發揮著教書育人的示范作用,還將優秀的傳統文化傳播到了更遠的地方。民盟福清市委會僑中支部副主委、福清華僑中學教師林秀娥就是其中的一員。讓我們走進她支教的生活,聽聽她在印尼的那些“師”與遠方的事。 桃李滿天下 異國亦芬芳 “我多么慶幸,在自己的執教生涯中,能為華文在印尼學校的教學承接、為優秀的傳統文化輸出,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正是這份深厚的熱情與強烈的責任感,驅使著民盟盟員林秀娥積極響應福清市政府的號召,加入前往印尼支教的外派教師團隊。 2024年7月21日,受福建省僑辦委派,林秀娥等四人踏上了跨國旅程,開啟了赴印尼泗水新中三語學校為期一年的外派支教生涯。 “從那天起,我身上又多了一個光榮稱呼——中國老師,無形中肩負了更多的責任和使命感,我亦以此自勉,定要成為一名優秀的中華文化傳播使者。”在林秀娥看來,自己不僅是一位支教老師,更是一名國際文化交流者。 他鄉遇故人 共語華夏情 新中三語學校是由現任世界福清同鄉聯誼會主席何文金與東爪哇同仁鼎力合作創辦,何文金先生親自參與學校的決策與管理。該校以“立足本土、放眼世界、傳承中華文化”為辦學宗旨,是印尼泗水地區以華文教學見長,印尼語、漢語、英語教學齊頭并進的三語學校。通過20多年發展,新中目前共有3個校區,實行幼兒園至高中一貫式學制,學校共設有16個年級,在校師生2000余人。 雖在異國他鄉,但校園里充滿濃郁的中華文化氣息,從每周一升旗儀式上全體學生齊聲合唱的純中文新中校歌,到張貼在教學區樓梯臺階處寫著“堅毅、勤奮、包容、自律”等字條的中文校訓,從每天早晨從小學部流淌出的中文歌謠,到散落在教學區各個角落的學生們的剪紙、國畫和書法等極具中國元素的美術作品展,常常讓林秀娥恍如置身國內校園。 在千島之國印尼盛傳著這樣一句話:“凡有華僑處,就有福清人。”泗水是印尼的第二大城市,總人口三四百萬,其中華人華僑超過50萬。大量的融籍僑胞在泗水聚居,聲名遠揚,因此人們總是把這里譽作“小福清”。來到新中的第一個周末,何文金主席、林文珠秘書長率公會主席團邀請四位外派老師到泗水福清公會會館參觀,并且在以制作福清家鄉菜聞名的明園餐廳設宴接風洗塵,以此表達對故鄉來的老師們最崇高的敬意。“這份禮遇不僅僅是海外僑胞念家懷國的赤子深情的外化表達,更是他們對我們來自家鄉的四位外派老師的期待和信任。 林秀娥表示,華文教育是海外華僑華人傳承中華民族語言文化的重要途徑,對促進中外民心相通、文化互鑒具有重要意義。這是每一位中國人的歷史使命,作為一名語文老師,以漢語為橋梁,說好中國話,寫好中國字,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弘揚中國傳統文化,更是義不容辭。 三語奏華章 華文亦流光 課堂永遠是教學的主陣地。“傳播好中國聲音,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奔赴山海,只為熱愛。傳播中華智慧,為使命出發。”出國前的美好愿景歷歷在目,但林秀娥的第一節課卻步履維艱。當天晚上,林秀娥就向在此執教多年的外派老師請教。他們也經歷過一個詞教八遍、十遍還教不會的情形。因為英語、印尼語、馬來語,這些拼音文字都沒有聲調,只有語調,而語調只有兩個,就是升和降。而不像漢語,每個字都有一個聲調。這也是外國人學習漢語最大的一個障礙。 為了解決這個難題,林秀娥在教學生讀漢字的時候,就會更生動、夸張一些,讓他們體會四個聲調的不同。盡量糾正長期語言習慣形成的定式思維:要么升,要么降。讓他們體會漢語的抑揚頓挫,平仄起伏,婉轉悠揚的音樂感,感受到漢語的魅力,從而激發他們學習漢語的興趣。就這樣,她放慢節奏,懷著為了一切孩子、一切為了孩子的信念,一點點地教授引領,盡量讓每一個孩子都能聽懂每一節課。 作為外派老師,語言交流也是一大難題。初到新中,雖然學校的華文老師熱情地傳幫帶,讓林秀娥很快就熟悉了學校教學環境,但因為不懂印尼語,同當地老師、學生交流較為困難,剛開始只能借助簡短的英文單詞配合手勢比劃,不經意間就會鬧出笑話。 為了減少溝通障礙,林秀娥就下載了印尼語軟件,擠出時間自學常用的工作與生活用語,平時留意觀察學習,初步掌握印尼語的基本發音規律。現在林秀娥已經會主動用印尼語向當地老師打招呼,積極地走近他們,加深與他們的感情。在課堂教學中,當學生遇到陌生的中文詞匯與諺語,簡單的幾句英語作為橋梁就能讓印尼學生頓悟,從而激起他們學習中文的興趣。 不畏異國遠 心安即吾鄉 身處異國他鄉,離開祖國與親人,離開熟悉的生活環境,自然是五味雜陳,經常會燃起思鄉情愫。“特別是在家里發生事情時,那一份牽腸掛肚的擔心和愛莫能助的無力感會直接讓人的情緒跌到谷底。”林秀娥就遭遇了這份撕心裂肺的痛——8月31日清晨,林秀娥的先生突發心梗在福清醫院搶救。“那24小時是我生命里的至暗時刻。”經受了輾轉反側的一個不眠夜后,第二天一早林秀娥向新中校長說明情況提出請假探親的申請,立即得到了校方的支持,同時向省僑辦領導做了情況匯報,省僑辦特事特批,也同意了她的回國申請。但當林秀娥把回國探視的決定告知愛人的時候,遭到了他一口拒絕。“他說‘你執行的是國家任務,不能耽誤學校工作。’”林秀娥說,她先生的一席話醍醐灌頂,經與主治醫師溝通,獲知先生手術后病情已穩定之后,經再三斟酌,她忍著淚悄悄收起了請假條,放下回國探親的念頭,靜下心來重新回歸到教學中去。 在獲知林秀娥的家庭突發事件之后,民盟福州市委會副主委、民盟福清市委會主委、福清市副市長林鶴志以及福清市人民政府僑務辦公室、福清華僑中學學校等單位領導第一時間發來了關切的問候,并到醫院探望。“組織和領導的親切關懷,讓我內心倍感溫暖。”林秀娥帶著沙啞的聲音激動地說,從來沒有想過,雖然身處異國他鄉,但是與祖國近在咫尺,心連著心。 人物簡介:林秀娥,民盟福清市委僑中支部副主委,福清市華僑中學教師。任職以來曾先后獲得過福清市優秀班主任,校先進教育工作者,福清市教育系統先進個人榮譽稱號,所帶班級曾獲得過“福建省先進班集體”的優秀榮譽稱號,多篇論文發表在《福清市德育系統優秀論文匯編集》,《福州市教育學院優秀論文匯編集》和《福建教育》,其中《關于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語文教學有效性的思考》發表在《中學語文》(CN42-1021/G4)上。 |
相關閱讀:
- [09-12] 城頭鎮新樓村召開教師節茶話會
- [09-12] 福清市衛健局赴奇臺縣考察對口援疆工作
- [09-12] 福清市慶祝第40個教師節文藝晚會舉行
- [09-12] 愛心女士何彩紅連續13年為孤兒送月餅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新出網證(閩)字12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