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清探索產教融合新路徑 賦能新質生產力發展
2024-12-12 15:23:05? ?來源:福州日報 責任編輯:張碧芳 我來說兩句 |
全球最大海上風電機組下線,福耀玻璃、京東方等中國質量獎“五朵金花”落地,千億產業集群相繼崛起……近年來,福清社會經濟發展成績亮眼,背后離不開人才的強力支撐。 今年以來,福清市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為全市主導產業創新發展提供人才支撐為目標,通過持續健全“育引用協同、政校企聯動、產學研一體”三大機制,全面探索產教融合“福清模式”,推動形成職業教育和新質生產力培育雙向奔赴、良性互動的發展格局。 截至目前,福清市先后引育全國技術能手17名、“大國工匠”352名,打造出元洪食品、江陰化工新材料2個省級現代產業學院,累計為福清八大主導產業培育輸送各類產業人才6280名,推動主導產業實現轉型升級、提質增效。 育引用協同 高標準集聚創新人才 福清核電、福耀、冠捷、御冠……2024年,福清“大國工匠”之千名制造工程師培訓吸引56家企業參與,培訓技術骨干410名。 這培訓有何魅力?“機會難得!”參與活動的福建冠捷電子有限公司制造生產部門責任人說,培訓采用了多種教學模式,包括線下課堂、現場實操、企業參訪、高校研學交流、國重實驗室學習、專利技術對接等,讓技術骨干更好掌握制造工程師所需的核心技能和專業知識。 “大國工匠”培訓活動是福清積極對標培育新質生產力要求,持續推動產教融合育才、引才、用才有效貫通銜接的縮影。基于本地的職業學校,福清探索推行“3年中職+2年高職”聯合辦學模式,推動校際專業共建、師資共享、設施共用,為本地產業人才培養提供優質培養平臺支撐;拓展省內外院校優質專業資源,邀請與福清市主導產業發展需求契合度較高的廈門大學、武夷學院、湖北理工學院等高校來融訪企拓崗,簽署人才就業實訓、技能培訓等合作協議。 育才為基礎,引才拓新路。在“走出去”引才方面,福清大力打造“融聚英才”等系列人才招聘品牌,組織本地重點龍頭企業赴外地開展校企交流合作活動。今年以來,福清累計舉辦“融聚英才·職引未來”等線下招聘會14場,入場企業達到1088家次,達成就業意向約6035人;完善“請進來”引才制度,由政府搭建多元合作平臺,走訪用人企業34家、征集就業崗位2230個。 政校企聯動 高水平服務創新發展 “福清市人社局已5次帶領福建技術師范學院、福建農業職業技術學院、閩江學院等院校的百余名學生來到企業,為我們培養后備力量提供了很大支持。”福建世高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說。 學生進企業是最直接促就業的方式,通過“訪企拓崗促就業”,福州新福興玻璃、正太新材料、福融新材料等企業均順利解決了招工難題。 聚焦產教融合服務新經濟、新業態、新技術需要,福清持續創新學校建設、專業設置和課堂教學模式,多路徑推動傳統產業“向高攀升”、新型產業“向新發力”—— 把學校建在工業園里,圍繞新材料、食品、電子三大千億產業集群,共同建設元洪食品、江陰化工、融僑電子信息3個產業學院,有針對性地培養各類企業急需創新人才。 把專業設在產業鏈上,采取在職業院校開設委培班(冠名班)、增設對口專業等方式,大力推進“訂單定制式”人才培養模式試點改革。截至目前,福清轄區11所職校新增設對口專業21個,開辦特色班14個,累計培養各類產業技術工人1800余人。 把課堂開在生產一線,福清全市共有職教院校學生6000人次走進實訓基地,先后多次舉辦職工“三創”大賽、青年“三創”大賽和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等各類職業技能競賽,累計吸引517支學生、工人團隊參賽,努力讓產教融合走進生產一線、直接服務企業發展。 產學研一體 高質量釋放創新活力 如何做科研?怎樣做科研?福清市借助人才工作,探索出一套從學校到園區的科研成果轉化路徑——優化“人才驛站”運行模式,建立清單式產學研一體化運轉機制,鼓勵全市主導產業相關企業結合生產經營實際,開出科技創新成果需求清單,再由“人才驛站”對口人員“領單攻關”,推動科研創新與企業需求精準對接、無縫銜接。 “破除院校、企業和科研機構的隱形壁壘,切實解決成果轉化與企業需求信息不對稱問題,才能打通從基礎研究成果到產業化、市場化轉移的管道。”福清市人社局相關負責人說。 截至目前,通過校企協作、供需對接,福清實現落地轉化專利技術成果27項,完成市場交易12宗,在有效助力推動相關企業提升產品競爭力的同時,進一步鼓濃了全市產學研用一體化氛圍。 福清市還支持高校與企業深度協作,推動高校把研究機構建在企業內,實現面對面問需求、實打實搞研究。福建技術師范學院主動參與融入中印尼“兩國雙園”項目建設,在福州新區元洪功能區內打造了“福建省—印尼海洋食品聯合研發中心”,并與園區內3家食品企業聯合創建了3個分中心實驗室,今年以來為相關企業累計開發新產品23項。 福清市人社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福清市將積極響應科技強國戰略,繼續深化校企合作,推動高校與企業、科技與人才之間的深度融合與協同創新,推動新時代人才工作高質量發展,為產業進步提供更加強有力的支撐。(記者 錢嘉宜) |
相關閱讀:
- [12-11] 福清嚴厲打擊安全生產違法行為 公示多起行政處罰典型案例
- [12-10] 福清兩水產企業因環境違法行為均被罰十余萬元
- [12-10]
- [12-10] 東部新城:活力宜居新城崛起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新出網證(閩)字12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