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清:“三大賦能”激發傳統產業新活力
| 2025-11-12 16:32:19??來源:福清新聞網 責任編輯:張碧芳 我來說兩句 |
面對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快實施數智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不是“選答題”,而是“必答題”。近年來,福清充分釋放數字化發展的放大、疊加、倍增效應,全力推進“數字福清”建設,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搶占新一輪發展制高點。目前,“機器換人”“數據換腦”的科技創新浪潮讓福清傳統產業這棵“老樹”發出“新枝”,不斷煥發新的生機與活力。 數字賦能 為轉型注入“強心劑” 走進光陽蛋業漁溪蛋雞養殖基地,“木雞郎6”正在一間5萬羽的雞舍中巡查,只要在雞舍前走過一遍,機器人便能一次性采集到蛋雞的表現特征、肢體語言、環境溫濕度、氣味、雞籠狀況等數據,一眼看出死雞、弱雞、絕產雞,并定位具體籠位。 福建光陽蛋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余劼告訴記者,與人工相比,機器人巡查雞舍的效率大大提升,過去5萬羽蛋雞,人工查找死雞至少要花半天時間,而機器人只要15分鐘,不僅效率提高了,更重要的是,機器人解決了過去行業最大的痛點——尋找死雞、弱雞、絕產雞。 作為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光陽蛋業積極探索智慧化賦能,實現對養殖環境、物料、產蛋、疫病、設備、投入品等有效監測和預警,讓蛋禽養殖步入快車道,效益得到充分釋放。傳統蛋品的現代化改造,使得光陽以“零不符合項”的成績揚名中外,其“品牌化”更著眼于全球視野的大營銷格局,遠銷美國、加拿大、歐盟、日本、韓國、南非、東南亞和中國香港等數十個國家和地區。 作為生豬單體養殖規模位列福清市第二的福建盛華江泰牧業有限公司,力推傳統養殖業升級,把豬場搬上互聯網。在公司位于融商大廈的辦公室里,工作人員通過智能監控,輕點鼠標,就能將數十公里外養豬場的一舉一動盡收眼底。“這些數據通過無線網絡傳輸到云端,經過人工智能分析處理,自動生成最佳飼喂方案。”公司總經理王遠斌告訴記者,建立豬聯網云端大數據平臺,運用互聯網+生豬產業,結合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終端技術等新型技術,養殖過程更生態、更智能、更安全。 我市另一家農業龍頭企業——福建省星源農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也實現了“數字騰飛”。星源農牧的養豬場應用了“牧場守望者”軌道機器人,通過自動化環境監測,機器人可以完成自動巡視等任務,為養豬場筑起“智慧巢”,換上“智慧芯”,讓傳統養豬產業完成華麗轉變,讓萬頭生豬養殖實現全流程智能化管理。 在江鏡鎮岸兜村,福清市聚力農機農民專業合作社466畝水稻種植引入T60、T70等新型農業無人機巡田;在福清市綠葉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的種植基地,物聯網傳感器遍布田間,實時采集著土壤溫濕度、光照強度、病蟲害等數據…… “人工智能+”密鑰,解鎖傳統農業產業的現代化升級密碼,讓農業產業從“人管”到“云管”,大大降低了人力成本,作業質量更加均勻、精準,推動傳統農業從“經驗養殖”向“數據養殖”轉變。 政策賦能 護航傳統產業“迭代升級” 咸鴨蛋、松花蛋,是中國老百姓常見的農產品,千百年來依靠手工作坊式的生產,效率低不說,品質也難以保證。如何改變農產品的傳統生產方式,實現規模化、標準化?如何塑造具有競爭力的中國農產品品牌?福建光陽蛋業股份有限公司給出了答案。30年為了“一枚好蛋”,該公司堅持做了三件事:實現生產現代化;實現養殖數字化、數字產業化;數字、產業雙向賦能。得益于自主創新、養殖數智化等方面的不懈努力,“光陽”商標2009年被國家工商總局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光陽蛋業的蛋品國內市場占有率領先,同類蛋品出口量位居全國第一,出口量逐年穩步增長。 這種生態優勢在企業實踐中成效顯著。光陽蛋業在數字化實踐中嘗到“甜頭”后,于2019年牽頭成立福州木雞郎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專攻蛋禽養殖機器人研發,實現從“自用創新”到“行業賦能”的升級。從“木雞郎4”到“木雞郎6”,光陽人一直在突破。如今,130多臺“木雞郎”機器人已在全國70家養雞場落地,累計為行業節省成本8850萬元,單臺機器人可管理20萬羽蛋雞,年省飼料成本達20萬元。 星源農牧則通過物聯網、云計算技術實現生豬養殖數字化全覆蓋,每年出欄10萬多頭優質生豬,憑借標準化品質打通高端市場通道。 “人工智能+”數字化實踐,讓福清的農業龍頭企業,在市場競爭中始終保持領先地位,福清傳統養殖業企業嘗到“甜頭”,而這源于政策領航對產業升級的關鍵作用。 2018年,光陽蛋業承擔國家數字農業試點項目,獲得1000多萬元資金支持,成功實現養殖場數據遠程可控,為后續機器人研發奠定基礎。星源農牧同樣借助全國數字農業建設試點項目契機,完成從傳統養豬到智慧養殖的跨越,成為行業轉型標桿 。 針對企業技術創新需求,福清疊加省市兩級惠企政策,對示范園區工業企業給予市級技改補助10%的額外支持,并設立產業合作基金,聚焦重點領域投資,構建“產學研用”融合生態圈。政策紅利的持續釋放,讓企業敢于投入研發。光陽蛋業自主研發的養殖數字平臺已斬獲100多項專利,技術水平穩居行業前列;福清市綠葉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等3家完成福州市農業物聯網應用點項目建設的企業,福清分別給予10萬元獎勵金……真金白銀的投入為農業經營主體數字化轉型注入了強勁動力。 在政策引導下,福清著力營造協同創新的產業環境,通過培育創新主體、完善配套服務,推動創新鏈與產業鏈深度融合。截至目前,我市已建成全國數字農業建設試點項目2個、省數字農業創新應用基地2個、市級數字農業基地1個、市級農業物聯網應用示范點16個,數字化引領農業發展邁向現代化,形成多層次、廣覆蓋的數字化農業生態網絡。 平臺賦能 鏈通產業全球“數字躍遷”之路 如果說物聯網應用點是智慧農業的“神經末梢”,那么大數據平臺就是智慧農業的“中樞大腦”。 2025年10月,福清市農業農村局與中繪云圖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簽訂合同,金額235萬元的福清市智慧農業大數據研發平臺正式落地,構建了一個集數據采集、分析、應用于一體的智慧農業指揮中心。該平臺還與福清市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中的智慧農業大數據研發平臺項目形成聯動,賦能產業高質量發展。據了解,該平臺建成后,可實時掌握全市農田土壤墑情、肥力、病蟲害等情況,實現精細化管理,為農業生產提供科學決策依據。 如果說技術創新是內核,那么平臺搭建就是福清農業鏈接全球的“超級紐帶”。中印尼“兩國雙園”作為國家級合作平臺,構建起“產業鏈重構、供應鏈優化、創新鏈革新”的跨國合作體系,讓福清農業資源與國際市場深度交融 。 光陽蛋業借助這一開放格局,實現“產品出海”與“技術出海”雙突破,其蛋品出口量穩居全國同類產品第一,遠銷歐盟、美國等數十個國家和地區,而“木雞郎6”機器人更成為中國原創蛋禽養殖機器人首次“出海”的代表,標志著福清農業智能化技術獲得國際認可 。在元洪國際食品產業園,亞洲最大的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提供全溫區存儲服務,讓印尼漁獲、東南亞水果等跨境食材實現“端到端”高效流通。 從“木雞郎”巡舍的精準高效,到跨國產業鏈的協同共生,福清以政策為舵、以技術為帆、以平臺為港,讓傳統農業在數字化浪潮中完成“蝶變”,這種“本土創新+全球布局”的發展模式,不僅激活了區域經濟活力,更為農業現代化提供了可復制的實踐樣本。 |
相關閱讀:
- [11-11] 福清智慧港口建設邁上新臺階 元洪作業區再添3臺“智能利器”
- [11-11] 全國縣域普通高中頭雁教師崗位計劃人選名單公布 福清一中李龍華入選
- [11-11] 福清市41個公交站點完成升級改造
- [11-10] 福清市圖書館榮獲“雙擁杯”組織獎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